任何一場重大的危機發生背后必然集結著利益謀取、媒體監督/攻擊、輿論譴責、情緒對抗等等沖突因子,如何對這些沖突進行有效梳理、如何找到危機的核心所在,這是決定中國式危機管理能否成功的關鍵。
2007年6月19日,甘肅省金塔縣一名電焊工正在作業時,揣在上衣口袋的摩托羅拉手機突然爆炸,導致該工人肋骨斷裂并刺破心臟而死亡——震驚全國的第一樁手機爆炸致死案就此發生。
盡管事故的發生原因很快被證明是死者使用的手機電池不是原裝,且在高溫環境下使用,但是這起嚴重的事故還是將摩托羅拉拖入了危機的深淵之中——在此后的一二周時間中,幾乎全國所有媒體都在報道、追蹤此事的發生、發展情況,而在各大門戶網站、BBS、博客上,更是掀起陣陣討伐摩托羅拉手機的輿論狂潮。
從企業危機等級劃分來看,沒有什么比置人于死地的產品質量事故更為嚴重了。在經歷市場地位被三星手機超越、銷售業績下滑、全球大裁員等等不利消息之后,“爆炸門”的發生又一次將摩托羅拉拖入危機的重重深淵之中。
任何危機的發生、發展、演變都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作為一起具有典型意義的企業危機事件,MOTO手機的爆炸案既反映出跨國企業在處理中國式危機管理中的得與失,也深刻折射了中國媒體的輿論傳播特性、民眾的關注焦點等等。而通過對此危機事件的深入分析,我們將可以對中國式危機管理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與把握,從中分析中國式危機管理的思維路徑何在。
中國式危機管理一:如何將典型事件轉化為非典型事件
危機事件的發生對企業造成的嚴重性以及沖擊性程度取決于兩方面:一是事故本身的性質;二則是媒體對事件的關注程度以及輿論關注的焦點。
MOTO手機事件之所以對摩托羅拉形成嚴重的危機壓力。首先毫無疑問是因為事故置人于死命,屬于最高等級的危機事件;其次則是因為諸多媒體對此事件的強烈關注興趣——國內首例手機爆炸致死案,所以媒體都在圍繞著這一核心進行報道、挖掘甚至是猜測:摩托羅拉如何處理此危機事件,此危機事件對摩托羅拉將產生什么樣的沖擊?
這就是企業危機的核心要點之一——典型的危機事件比非典型的危機事件更吸引媒體的關注、更能引起媒體的報道熱情,而且網絡輿論對企業的攻擊力度會更強大。
在我們討論典型危機事件的影響力之前,讓我們回歸到事件本身去分析,手機爆炸事件有多大的輿論關注力?摩托羅拉手機爆炸真是那么駭人聽聞的事件嗎?
如果我們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手機爆炸+諾基亞”,得到的搜索結果是62萬篇報道;輸入“手機爆炸+索愛”,得到的搜索結果是18萬篇報道;輸入“手機爆炸+三星”,得到的搜索結果6.8萬篇報道——這說明每一個著名品牌都曾發生過手機爆炸事件,而且負面新聞報道少則幾萬條,多則幾十萬條!所以,手機爆炸對于手機行業來說,并非是聞所未聞之奇事。不幸的是,摩托羅拉手機不僅僅是爆炸,而更嚴重的是國內第一件置人于死命地手機爆炸案,這就使得事件具有了唯一性,也就是說此危機事件屬于典型性的危機事件。
中國媒體對事件關注的程度取決于五個方面:典型性、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由于摩托羅拉手機爆炸是第一件國內致死案,所以具備了典型性意義,在媒體對其瘋狂追蹤報道、多角度剖析、長時間聚焦下,摩托羅拉的危機管理變得更加困難重重——如何將典型性事件轉變為非典型事件,化解媒體報道的過度聚焦則是摩托羅拉進行危機管理的要點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