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國際化
星巴克知道其國際化品牌的價值,采取了多項措施來維持品牌完整性,其中最好的方式之一是把他們在已確立市場的最好咖啡師派往新市場并培訓新員工。這些咖啡師起到了品牌大使的作用,有助于在新店培養星巴克文化,確保每家店的服務都達到他們的國際標準。
總的來說,西方品牌擁有產品和服務質量高的好名聲,它們在將自己打造成高檔品牌方面比中國公司更具競爭優勢。然而,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 Cye)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指出,有太多的西方品牌為了市場份額而減價銷售,這是個失敗的策略,因為他們永遠無法通過價格戰“排擠掉”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
國際化品牌并不意味著“國際化產品”或“國際化平臺”。電子港灣(eBay)就犯了這種錯誤。星巴克將其飲料高度本地化,以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星巴克對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進行了大量分析,創造性地糅合了東西方口味。星巴克甚至允許每家分店在其多樣化的飲料組合中進行靈活選擇,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口味。
對國際品牌來說,想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必須使他們的業務適應當地市場。星巴克就是這么做的。
合作本地化
中國不是個同質市場,而是有很多個“中國”。中國北方的文化與東部有很大差異。內陸的消費能力也無法與沿海城市相比。為了解決中國市場的這種復雜性,星巴克挑選出了三個區域性合作伙伴,這是其擴張計劃的一部分。
在北方,星巴克與北京美大咖啡公司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在東部,星巴克與臺灣統一企業展開合作。在南方,星巴克的合作伙伴是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每個合作伙伴都具有不同的優勢和當地知識,有助于星巴克了解當地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和偏好。
與正確的伙伴合作可以有效地了解當地消費者,實現迅速發展,而不用經歷漫長曲折的學習曲線。
長期努力
中國不是個可以輕易打開的市場,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行。一個重要的策略是在員工身上投資。2007年,我來到上海的一家星巴克,中國咖啡師的熱情問候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使星巴克區別于模仿者。星巴克的員工招募和培訓工作非常出色。這是個雙贏的策略,因為員工是向顧客提供“星巴克體驗”的核心。他們是最好的公司營銷大使。
長期努力也意味著耐心。培育市場和贏得客戶忠誠需要時間。進行長期投入的公司肯定能夠獲得大量回報。
如果星巴克可以在一個最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市場里取得成功,那么其他公司無論大小,都沒有理由無法在中國取得成功。不同凡想、做好準備工作,采取正確策略、迎合當地市場和做出長期努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步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