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從心所欲之年越近,曹德旺越是閑不下來。
除了忙于慈善事業,現在的曹德旺更熱心于對創業型企業的“法布施”(意即凡是別人想知道的、想學習的,只要我會、我能,就熱心的去教導他)。
他在福建通過走訪調查,已經幫助3家公司找到了所遇問題的癥結所在。六月上旬從國外回來后,他又急著飛赴蘭州調研。在他看來,這些創業型企業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不會建立品牌、市場營銷不當、產業核心不明確以及財務管理混亂等幾個方面。而這些問題的“藥方”,在福耀玻璃(600660.SH)發展壯大的經驗中都能找到。
至于福耀集團的具體事務,如今他已無需操心。曹暉(福耀集團總裁,曹德旺之子)接班后,他只需要把握公司大的戰略方向即可。
在前往蘭州的飛機上,曹德旺對《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HBRC)表示,自己的管理思想已進入“無為”的階段,變成了“福耀的空氣”。他認為,“在‘后曹德旺時代’,福耀還是會繼承我的思想繼續走下去。現在公司需要解決的,是管理層如何自律、如何進行決策的問題”。
“后曹德旺時代”的福耀
HBRC:在曹暉接班后,你怎么看待自己和福耀集團的關系?
曹德旺:福耀目前還依賴我的管理,畢竟我尚未正式退休。但現在的福耀集團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后曹德旺時代”。我交班給曹暉已經有兩年了,管理層集體在我兒子的領導下經營,這幾年福耀的效益也還不錯。
HBRC:在“后曹德旺時代”,福耀在管理上有何變化?
曹德旺:在“后曹德旺時代”,福耀還是要繼承我的思想繼續走下去,F在公司需要解決的,是管理層如何自律、如何進行決策的問題。
福耀能做成今天這樣,不僅僅是因為管理得好,更重要是決策非常成功。我們在2007年預測到全球經濟危機的發生,而且中國是重災區。因此福耀在2007年開始精細化管理和反浪費行動,例如提高廠房利用率、降低折舊費等,用自己的辦法救自己,2007年的政策,保證了福耀今天的健康發展。
但是決策靠的是個人品質,是學不來的,哈佛也培養不出來。它依靠的是磨練,通過積累很多的經驗來判斷問題。
HBRC:曹暉和你在管理理念上有哪些差異?
曹德旺:我的兒子從美國回來,他學的是美國那一套管理思想和管理規則。我也在那呆過十幾年,可以理解他的想法。
但中國的問題,因為條件不夠完備,按照那個邏輯難以運行。比如講,美國的保險做的很完善,而中國還有很大差距。因此,現在福耀的員工如果生了病,不管要花多少錢我都會負責,甚至員工父母生病了公司也會承擔費用。
要知道,資本不僅僅是現金,設備可以折現入股,員工也可以折現入股。這個企業本身也是員工的,老板們必須想清楚這一點。
近期開董事會時,我作為集團董事長向管理層施加壓力,批評他們設定了太高的凈資產回報率,應該將一部分利潤分給員工。但我這樣做沒有影響到股東利益,福耀的凈資產復合增長率在過去很長時間里都相當穩定。
“我的管理思想已成為福耀的空氣”
HBRC:作為福耀集團的創始人,你的管理思路是如何成型的?
曹德旺:我的管理思想具體來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不為到有為,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最后進入無為的狀態。在它形成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很艱難的歷程。
福耀從一個不會做玻璃的小企業到學會做玻璃,這叫從不為到有為。在學會有為以后,我們又堅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只做自己擅長的。
我悟透了一個道理,你應該做你最喜歡做的,最特長的產業,而不是什么都做,因此我們走專業化道路,福耀只做汽車玻璃。然后福耀開始國際化,做到產品專業化、市場多元化。我們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之一,如果按照去年的產量計算,應該位居全球首位。
最后一個階段“無為”,則是表明我的管理思想已經像空氣一樣存在于福耀的習慣性做法中。即使我不在,福耀也不會有問題,工廠里面照樣按照我的想法在運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