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企業愛打價格戰,有時會把整個行業都打出利潤區。
經濟不好,看企業就更清楚了。企業過去做的事對不對,經濟增長放緩了算是一次考試。所以,企業不應該把經濟不好這個機會浪費掉。過去我們看到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成長方法,經常認為企業的事可以影響的因素太多了,難以尋到一個規律?山裉煸倏雌髽I,發現還是有些很明顯的規律的,不能不信。
這個規律的總稱就是利潤區。利潤區雖然聽起來像只說賺不賺錢,可它不僅僅是你的企業目前是否有利潤那么簡單,利潤區要求你在正確的行業、正確的時間、正確的規模、正確的速度、正確的產品定位、正確的產品組合、正確的價格、正確的成本,還有很多個正確一起,特別是再加上正確的研發創新,再加上正確的品牌渠道策略來保證你處在利潤區內。這真是一艘航行中的船,你的航道其實不寬,你的航線變化很大,你的航程很長。
在這么多的正確里邊,有很顯然的輕重緩急的次序。結果性的,目的性的與你要服務的客戶接觸最直接、影響最大的,也是企業經營規律中最穩定和不斷被重復驗證的,其實也是企業管理的所有復雜冗長環節全部為之努力的就是企業的產品。而產品這個環節在我們不斷過度強調企業其它環節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時,往往被忽視。企業從社會屬性來講它的最終目的就是產品。一個社會如果它有許多好企業生產許多好產品,這個社會大體上是個好社會。
但事情還沒有那么單純,自從商業社會被人類發明后,產品,好產品,正確的產品,進步的產品,創新的產品,不斷自我革命的產品就在競爭中源源不斷地升級出現。
企業的利潤區就從生產一般產品的企業不斷地被好企業引領及競爭推動向著更有創造性的產品轉移。美國金融危機到今天沒有恢復,但這不妨礙蘋果公司的銷售,利潤、市值都創了歷史新高。幾年前還獨領風騷的電話公司,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今天已面目全非了,很有時過境遷的蒼涼感。日本的神話級的公司,索尼、松下、夏普今天都掙扎在生存之中。因為在這個行業,由技術進步帶來的利潤區變了。
不僅在技術行業,像吃穿一類的傳統行業,利潤區也在不斷變化。中國的企業愛打價格戰,有時把整個行業都打出利潤區,因為能創造附加值的投入不夠。企業的經營者要在同類產品中把自己產品定位在Cye規模和毛利最匹配的區間,把自己企業中不同類產品的選擇組合定位在有創新有附加值的區間。達到這樣的組合的基礎是在理性、科學、長遠的商業思維之基礎上的企業管理選擇,是一個全組織努力的過程,研發和創新市場品牌是其核心要素。企業本來意義上是認識自然、創造產品的組織,沒有了探索和創造,只是倒手買賣,對客戶和社會用處不大,自然不在利潤區了。
技術進步、產品細分、功能提升、品牌忠誠、效率提高,這些要素在近年來的傳統行業競爭進步中越來越起著關鍵作用,中國的消費品市場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所以中國消費品市場的利潤區也在快速轉變。經濟放緩了,再看一個企業,不能僅看它的規模、盈利,更要看它的產品、產品的組合、產品的進步、產品的附加值、產品的活力、產品的可持續性。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高技術行業,在磨面榨油養豬的最古老行業也是如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