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時代變化帶來新問題
我曾經和稻盛和夫在北京做過同臺演講,他當時理解自主經營體靠的是簡單的物質激勵。后來他又專程來過海爾,對很多問題有了新的理解。有人總是拿自主經 營體和阿米巴做比較,我認為把阿米巴拿到中國來是做不起來的。阿米巴在日本做得很好,但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稻盛說,阿米巴并不完全是精神 激勵,但是物質獎勵在阿米巴內部是平均分的,不可能突出誰。這在日本的團隊文化氛圍內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阿米巴現在遇到了問題,不在于日本人做得好不好,而在于時代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阿米巴接受上級指令,而上級能否下達適合用戶需求的指令,才是問題的本質。我認為阿米巴可能會出現錯誤問題的正確答案。
所以,自主經營體跟阿米巴最大的不同是,自主經營體在平臺的支持下,自己去面對市場。我們只會創造機制,告訴他你獲得了用戶資源,你精神、物質上會有什么好處,但是如何創造用戶需求則是員工自主決定的。
零庫存:促進全系統的優化
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很多,對企業管理的挑戰也很大。金融危機前我們清理了庫存,在現金流上有了很大的主動權。這并不是因為我有先見之明,而有些基本準則不能違背。有的看上去很紅火的企業,突然就不行了,為什么?現金流出了問題。
對于企業運營而言,現金流是最重要的,而影響現金流的,就是營業收入和庫存。所以我規定海爾要做到零應收賬款和零庫存,不管多難都要去做。當時有些銷 售人員就說:“張總高高在上,根本不了解下面的情況;把庫存放在這兒都不一定能好賣,哪有他想的那么簡單,還要求零庫存下用戶需要就馬上供,神仙也做不 到。要那樣,我們就不能賣了。”我聽到這樣的話就說,不賣就停,沒關系。
這樣堅持去取消庫存,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然后就開始全系統的優化。做企業和做事情一樣,遇到問題要從根上解決。改變局部或者中間環節見效快,但是 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或者更嚴重的后果。比如說,倉庫里頭有賣不出去的東西,要么繼續作為庫存,要么就處理掉。處理的時候算誰的責任呢?進貨人說:“這不 是我的責任,是設計的問題。”這樣互相推諉,其實是從研究到制造,再到營銷的整個鏈條都有問題。我們以零庫存的思路做,現在庫存周轉天數是5天左右。但 是,我們進行了整個系統的優化,要求大家統一目標,讓庫存不再是具體哪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系統都要優化。
全球化:文化融合是個大課題
海爾確立全球化策略,在海外設廠,也走了很多彎路。有個規律說,國際化品牌在母國之外的國家,如果不是建廠生產產品,而是創立品牌的話,最少要經歷8 年的賠付期。愛因斯坦說得對,上帝不擲骰子,在美國我們賠了差不多九年。全球化策略推進到現在,我們發現,之前對全球化的理解就是完全的本土化,找本地人 做管理,存在很多問題。在意大利,海爾廠長與員工之間的沖突被惡意升級為種族矛盾,甚至引起了國家外交渠道的關注。我們的目標肯定是本土化的企業,但是完 全本土化并不一定有競爭力。因此,全球化應該是企業的跨文化融合,這也是最大的挑戰。
在日本,我們做得相對比較好,日本人那種敬業精神,結合我們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使得上半年業績增長了三倍。這個成功的案例也讓我們看到了本土化企業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當地的人力資源。
在歐美,過去我們總想重金挖人,現在,只要他們認同海爾的文化,設計團隊可以是獨立的,我們建立契約關系。剛開始我們很笨,用自己的想法左右他們的開 發。現在我們不管,我們簽訂合同,不是開發產品,而是開發市場,爭取用戶,因為他們非常了解本地用戶。我只是規定我要獲取什么樣的客戶群體,以及他們開發 出什么樣的市場能獲得什么樣的報酬,至于其設計什么、如何設計完全自主決定。
就像《宏觀維基經濟學》所談到的,世界就是你的研發部,把各種信息收集齊備并且理解透徹,招聘整合人才只是點一下鼠標而已。本土化的優勢在于最大限度 地整合當地資源,占領目標用戶心智。如何利用當地人的文化和優勢,同時能使其得到優化和提升,是跨文化管理的一個大課題。 信念:堅持才會贏
我們在推行很多決策的時候靠的就是堅持,損失銷售額也在所不惜,以往有過短則一兩個月,長則連續三個月銷售額下降的情形,現在也是處于這種狀態。但 是,策略推行開來之后情況就會反過來,銷售額就上升了。有的時候真的要仔細斟酌,不能一看銷售額下降了,就遷就一下,結果就是要走回頭路。當然,決策要遵 循最小互惠原則,考慮如果出現最壞的結果能否承受,還有就是要盡量消滅掉不好的因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