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面對用戶的經驗很重要 投資企業時,我們最主要看行業。1999年時,美國有十幾家未上市公司估值超過十億美元,其中90%都是通訊行業。因為那個時候互聯網還在擴張,必須砸錢去鋪路。如果那時你喜歡互聯網消費,想做這方面的創業,是比較痛苦的。所以,是你聰明重要,還是抓住行業機會重要?
為什么投凡客?2008年我們投資它時,凡客還定義在襯衫直銷,我們看到這個行業有一百億人民幣的市場容量,并且非常分散,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占有絕對優勢,單一品牌占有率最高不到5%。
在中國做衣服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很多東西不用自己生產,供應商就在你旁邊。缺點是這些人喜歡跟大訂單的人玩,越好的供應商一定找大品牌。所以在公司產品品質還不夠好,公司規模小的時候,你怎么度過較尷尬的頭兩年,三年,會決定未來企業能走多遠。
小方向上,我們看到,在淘寶上買衣服的人比買3C產品的還多,也就是說品牌服裝電商化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投資決策的時候,廣告的成本也在我們的考量之中,現在我們說凡客是靠廣告“砸出來”,而在當時,正好是金融危機,廣告營銷的成本也相對較低,這也是凡客成功的一個因素。
為什么投一家剛剛起來,而不是時間更久的公司?比如,幫線下品牌做互聯網。因為我們發現,大部分中國線下品牌沒有零售經驗,而美國前一百家電子商務公司,90%做線下零售起家,對用戶需求、反應速度都比較快。PPG那時候非常熱門,但他們明確講不想做互聯網。我們認為這樣的決定是錯的,所以把投PPG的可能性排除掉了。
現在是凡客成立的第五年,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接近它的規模,只要能夠獲利,持平,后面有足夠的錢支持它。事實上,好的服裝品牌都需要運作十年以上的積累,作為投資人,我們愿意等。
黑馬營學員:凡客已經開始賣拖把了。
這是去年的事情,已經停了。那時候希望能跟京東的規模比一比。
黑馬營學員:其實我的潛臺詞是,從外界來講,覺得陳年自己不想賣拖把,是投資人逼他快速成長而來這樣做的。
很多人習慣怪VC逼公司快速成長. 其實每家VC都有自己的投資理念。有人認為公司應該一面快速成長一面解決問題,成長得不快就融不到需要的資金;有人說你慢一點,基本功練好一點,更穩妥。兩種風格都有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間的平衡需要創業家自己去拿捏,嘗試,判斷。說真的,沒有人不犯錯,重點不是犯了錯,而是是否有本錢犯錯,犯錯以后是否能冷靜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認為陳年做到了這點。
小米偉大嗎? 2010年年初,我們決定投資小米A輪。
其實很多投資人包括我自己,對硬件都非常不看好。2010年2月雷軍和我提小米。他發現互聯網企業沒有做硬件的經驗和決心,傳統硬件廠商不了解互聯網,他認為鐵人三項雖然挑戰大,但有生存空間。后來他和林斌請來曾在摩托羅拉有優異表現的周光平博士,搭建一流的硬件團隊。周博士團隊在摩托羅拉那個時代是唯一非美國本土的團隊,設計過年銷售超過500萬臺的手機(明系列)。他還看到,大公司在中國很難完成三四線城市的落地,高端以下還有空間。我們也認為安卓會比iPhone做得更大,對小公司來講,安卓便宜太多,中國其他的公司絕對也會做,可能更多搶相對來講比較低端的市場。小米按照高端的標準打造產品,做中端的價格,受眾定位于“手機發燒友”,應該有機會。
當時iPhone市場占有率從2007年2.5%躥升到2009年40%,毛利率58%。全世界沒有一家手機公司毛利那么高。這么高的毛利,對中國企業來講,絕對是有機會去挖掘的。因為中國不需要這么多的毛利,有足夠的量還是能夠賺錢。
而且這是個明星級的團隊。一個創業團隊有三四位優秀人才已不常見,他們團隊有七位一流的共同創始人。另外,這幾位都自己掏了錢買了A輪股票。大部分公司員工甚至按風投B輪的價格買了那一輪的股票。大家要做件大事的氣勢和決心是業內少見的。值得鼓勵。
如何在低成本前提下快速擴張,是很多創新企業面臨的問題。有人喜歡用錢砸,我個人并不欣賞,因為砸出來的推廣會掩蓋很多問題。初期的小米并沒有急于從硬件入局,而是開發MIUI,積累用戶和口碑。渠道創新也是小米獲利的一個因素,我們知道,之前的品牌手機大多通過渠道銷售,而小米手機百分之七八十是通過小米網站賣出去的,百分之二三十通過運營商。小米團隊能利用MIUI積累的人氣,加上雷軍微博的粉絲群,以非常低的推廣成本在年輕發燒友當中迅速建立其手機品牌的關注度和地位,這種社交媒體式的營銷是完全創新的打法。雷軍在策劃小米的時候已經提出把小米網站做成大家喜歡去的地方,罵也好夸也好,重要是很多人去討論,提供很多回復。2010年夏天,團隊做了一個活動,讓手機控去講自己十年的手機史,這個活動有57萬人參加,這些人后來也基本都是小米最忠實的用戶之一。而現在的小米網站每天大概有超過兩百萬獨立用戶,非常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