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營學員:現(xiàn)在小米本身,應該說神話有點被打破,粉絲的概念讓很多粉絲了解手機的成本。
企業(yè)不會犯錯,任何企業(yè)都不可能。神話被打破?我從來沒期望它是神話。他幫我們賺了很多錢,完全超過我們的期望,我自己帶著感恩的心態(tài)參與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有人說小米手機暴利。真的沒有。我們每個月看它的數字,雷軍講每個手機只賺兩百塊,這是事實。蘋果有25%的凈利潤,小米做10%+的凈利潤,這很正常。
一臺小米手機定價1999元人民幣,除去200元的利潤,也要差不多三百美元的成本,你賣50萬臺需要近一億五千萬美元的資金。2011年秋天小米手機還沒有上線時融資總共只有九千萬美元左右。怎么辦?當然是先看有多少需求,再去跟OEM談能不能把成本壓低,每月下單都需要小心翼翼,因為要3個月后供應商才能做出手機出來。但怎么控制運營成本?怎么控制庫存風險?雷軍想出來的打法是任何一個有經驗的硬件廠商都不會做的事情,對他們來講毛利太低,庫存風險太高,風險太大。但小米硬是做出來了,你說是神話嗎,當然是神話。人類歷史以來,沒有一家公司(像小米)在第三年就有十億美元的銷售額并且獲利,谷歌花了七年,F(xiàn)acebook花了六年。僅是小米偉大嗎,不是,雷軍自己講了,趨勢抓得好,時間抓得對。
黑馬營學員:我們認為雷軍是在整合整個制造業(yè)的鏈條,用做軟件的方式做這樣的硬件。他的成功還有一個方面,是期貨式的營銷。
富士康不是傻瓜,雷軍在互聯(lián)網再有名,畢竟沒做過手機。富士康是全球生產手機最好最大的公司,為什么要幫你做期貨營銷?2011年3月,日本發(fā)生災難后一個禮拜,污染還很嚴重,雷軍,林斌,周博士就去東京拜訪夏普,希望得到夏普的支持,能拿到足夠的屏幕。小米手機有870個零件,其中有些是在泰國生產的。為什么一開始沒有辦法快速鋪貨?不是小米在搞饑渴營銷,真實情況是泰國供應商受水災之害,沒零件。我們在2011年下半年已經討論過,今天做手機是供應鏈對供應鏈的競爭,不結合中國臺灣跟日本的資源,無法單獨打敗韓國廠商。
黑馬營學員:你剛才說了,小米的技術多么好,但是這么好的技術,為什么返修率這么高?
年紀輕、時間短一定有問題。雷軍有問周博士,外面罵這么兇,到底咱們手機的品質究竟如何,他以摩托羅拉二十幾年經驗來講,小米第一次出貨已是摩托羅拉中上等的品質,絕對不低。
不知各位是否記得全世界最大的山寨手機公司是哪家?其實是三星。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三星董事長帶隊去美國看了很多商場,發(fā)現(xiàn)他們的產品被商店放在最里面。我非常尊敬三星。三星愿意拿錢培養(yǎng)團隊有耐心地先抄襲,再創(chuàng)新,最后做出好產品,這是需要時間累積的。小米才成立兩年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期望他們能修成正果,也希望大家能給他們空間。雷軍的目標是每天能減少抱怨就是進步。這很踏實。
童士豪點評熱門創(chuàng)業(yè)方向 關于移動互聯(lián)網
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做得最好的還是微信。我們最近把這幾年來的應用做了一個用戶行為分析: A類是無聊,想出名或者娛樂的,成本比較高。B是用戶的需求,為獲得工具或者某種信息才用的。你能先做應用,把用戶流量做大,還有開發(fā)平臺的能力,那是很重要的。之前我認為小應用是不行的,現(xiàn)在還這么認為。但陌陌這樣的,我見到他們團隊以后覺得, CEO唐巖想法很多,不是只做應用這么簡單。
關于網頁游戲
與傳統(tǒng)的客戶端游戲不同,網頁游戲更像是提供互聯(lián)網服務,開發(fā)周期短,產品相對簡單,這為很多擁有大流量資源公司的流量變現(xiàn)提供了更好的出口。奇虎360、騰訊等很多流量大的網站都為網頁游戲提供合作平臺,這樣的行業(yè)環(huán)境是健康的。社交游戲的發(fā)展卻不容樂觀,因為ARPU(每位付費用戶平均收益)過低,而用戶導入成本很高,單純依靠用戶游戲收益不足以支持公司發(fā)展。
如果優(yōu)酷或其他視頻網站走下去,再過一兩年,營銷壓力還是很大,它必須更快把這些流量變現(xiàn),這樣越來越多視頻網站會有網頁游戲。連京東淘寶都有考慮,京東的流量現(xiàn)在非常高。從外圍人來看,京東不專注,可是在解決毛利的問題上,效果應該會很不錯。
關于企業(yè)內部社交
國內Yammer(企業(yè)內部社交網絡服務商)模式很難成功,因為要中國的大企業(yè)為你付費很難。我個人還是喜歡2C的模式,2B的模式我唯一喜歡的,就是百度模式,對用戶免費,為中小企業(yè)的客戶帶來流量。幫大公司做服務,那是搞關系。大公司的游戲,不是我們建議創(chuàng)業(yè)家做的事情。對中小企業(yè),必須帶給它流量,比它任何其他市場渠道帶來流量更多,這是現(xiàn)實的問題。你不能給他產生收入的話,效率再提高,他也沒有興趣付費。
關于電子商務
我們看好電子商務行業(yè),但不看好會有很多贏家。無論從國外的經驗還是國內的形勢,電子商務領域都不會容納太多的公司,大的平臺只會有兩三家,垂直平臺會活得較辛苦,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小公司機會全無,只是短期之內,別期望VC會投電商。網絡品牌如果能活下去,再過五年有機會,因為品牌需要時間累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