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B2C品牌開始品類大躍進的時候,正是其開始失去消費者的時候,失去消費者的信號,先是轉化率的降低,然后是流量的降低,最后都表現為客戶成本的增加。
更重要的問題在于,以價格優勢吸引客戶持續購買的商業形態,除了零售賣場,迄今還沒有一個獨立的產品品牌成功過!被貼上“低價”標簽的產品品牌,最后都逐漸銷聲匿跡。即使是借價格戰成名并最后沖洗產業結構的格蘭仕,價格戰也只是“逆取、奇勝”的手段,順守、正合靠的是產品創新、品質滿意、品牌風格化等驅動力。
B2C品牌陷于“渠道思維”而不能自拔,或者說陷入自身的“路徑依賴”:B2C電商的早期的驅動力是產品的價格優勢,與快速吸引流量并轉化為訂單的便捷的電商交易系統,但是這種早期驅動力就像傳統品牌的廣泛招商一樣,只是一種渠道驅動的水平增長。
垂直B2C的本質不是渠道,而是基于產品的品牌。垂直B2C認為沒錢買流量、轉化率技術不足是增長乏力的原因,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品牌化能力低下、產品管理混亂所致。
B2C品牌無論SKU數量多少,關鍵驅動力是產品帶給目標顧客的性價比,以及品牌風格與產品、目標顧客的協調度。走品牌化產品經營的道路,是垂直B2C持續增長的真正驅動力,繼續燒錢的渠道思維,只會自尋死路。
將經營模式、營銷模式,由渠道思維轉換為品牌思維,從渠道驅動轉變為產品驅動、品牌驅動,從單純的水平增長變為結構化的垂直增長,是B2C電商寒冬中生存并壯大的正能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