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頗為坦誠地剖析了聯想在這幾年的艱難歷程。他認為,盡管全球金融危機是讓聯想在2008年陷入低谷的直接導火索,但根本原因卻是聯想在2005年并購了IBM全球PC業務之后企業管理方面所留下的隱患,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職業經理人的短期行為。
“但如果當初就執意由中國人來執掌聯想,聯想可能會由于不了解國際市場和溝通障礙在當時就發生更大的危機。聯想的高管層普遍缺乏在國際市場上的經驗,在面對如何帶好國際團隊的問題上,實話實說,我們當時的能力還有限。”
柳傳志曾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一直都在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駛,只是在行駛的過程中,由于外部因素和自身條件的限制,我們在短時間內無法通過‘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原則前進,而是被迫要通過繞一個大彎的方法繼續保持我們的行駛安全和方向正確。”
柳傳志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創業,那個時代的企業家在這30年中都以各種方式“消失”了, 禹作敏、牟其中、馬勝利、步鑫生……像柳傳志這樣幸存下來的,并不多。柳傳志的柔韌特性恰好解釋了為什么那么多人倒下了,柳傳志卻仍能倔強地站在時代前沿。
最后的戰役
直到今天,還有商界中人把柳傳志與賣電腦的“聯想”聯想在一起。而事實上,柳傳志自2001年拆分聯想后,即邁入了資本疆域。
2001年,柳傳志卸任聯想集團CEO轉身執掌聯想控股。當年,聯想控股子公司聯想投資成立;2003年,弘毅投資成立。前者做風險投資,后者做私募股權投資。核心業務定位于初創期風險投資和擴展期成長投資的聯想投資成立于2001年4月,2012年2月,聯想投資更名為君聯資本。
柳傳志并不采取純資本打法,而是投資感興趣的產業與企業,哪怕需要搭班子、建平臺。與其說是資本操作,不如說,他走的是一條融合了濃厚資本操作色彩的實業之路。
對此,有人評價說,“柳傳志做這個平臺,是為了實現他的產業報國的終極夢想。”
聯想控股鎖定的產業,有神州租車、拉卡拉等現代服務業,也有化工業和農業。聯想控股的規劃是,讓這些產業排著隊向資本市場貢獻利潤、托起市值。
現在聯想控股旗下核心資產,未上市的有融科智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將成為構成聯想控股未來IPO市值的重要資產。而新納入聯想控股的神州租車,在上市前將成為利潤來源的新生力軍。而在化工和農業,聯想控股也是雄心勃勃。
“我最不愿意上了市以后,投資人投了你,你的股價就往下掉,利潤增長不了。所以我們肯定是要一批一批地來。”柳傳志同時指出聯想控股的四個愿景:第一是產業報國,第二是值得信賴并受人尊重,第三是多個行業領先,第四是具有國際影響力。
柳傳志透露,聯想控股將于2014—2016年整體上市,聯想控股上市后,過兩年,他就會全面退休。推動聯想控股上市,是老兵柳傳志最后的戰役。
眼下,柳傳志在聯想控股主要管兩件事:一是有關公司的戰略部署、戰略部署跟蹤;二是跟上市有關的事務。
用柳傳志自己的話說,他從來不跟具體的項目,因為那需要仔細地調查考證,而他沒有仔細調研過就沒有發言權。
如今,這位69歲的企業家,依然保持著他40歲時的創業激情。如果按最快的進度,聯想控股能在明年上市,那時的柳傳志剛好70歲,古稀;那時的聯想正好30歲,而立。
柳氏語錄
“我的中國夢就是把聯想辦得更好,這里邊也能夠為中國的富強出份力,讓聯想的員工生活得更幸福,也是使中國的老百姓生活更幸福中的一部分。”
“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從來軟弱,但是我不搖擺。”
“改革開放以后,少數人先富起來了,我們就是受益人。我們真的肩上有責任,我們真得做好人。”
“當你做著膠卷的時候,數碼相機出現了,你在市場上就站不住腳。創業團隊,特別是團隊的一把手,吃著碗里的,還要看著鍋里的。”
“康熙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但是他一直不肯放權,結果導致‘九王奪嫡’的場面出現,聯系到辦企業,企業的一把手就要考慮清楚。如果要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負責,就應該提早開始放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