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描述當時就讓我很警惕,做企業和開飛機不一樣,后者上升到一定安全高度后就可以設為自動飛行模式。企業的經營是永遠在爬坡,如果企業家不把精力用在公司上,一定會出問題的。果不其然,這個企業后來的經營出了很大問題,我這個朋友正四處救火。
李寧公司創始人李寧和Kappa創始人陳義紅也是比較好的例子,李寧在李寧公司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選擇退出,到香港置業享受生活。殊不知公司在之后幾年里問題頻出,李寧只能重新復出—但他現在還能恢復當年的創業激情嗎?Kappa創始人陳義紅在公司上市業務穩定后也選擇了退休,最后還是感慨“經理人干不過生意人,只有創始人才能用好職業經理人干過生意人”,復出處理巨大的庫存。
互聯網行業的第一批創業者,搜狐公司CEO張朝陽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他回國創業奮力把搜狐做上市進入第一陣營,身處巔峰急流勇退,買游艇去度假減少工作時間并且要重活20歲。但在他經歷“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這個階段時,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微信和移動互聯網讓PC互聯網岌岌可危,媒體版面上報道的都是張朝陽過去的下屬或者他不認識的年輕人。搜狐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張朝陽只有復出自任搜狐的產品經理,試圖讓搜狐重回一線Cye.com.cn。
做企業不是登珠穆朗瑪峰,登上去了就成功了,做企業是攀爬游戲—你以為到達巔峰,但實際上一山更比一山高。對于企業家來說,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工作,很多人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對于企業家來說,革命是身體的本錢,如果你不革命不工作,要身體干什么—美女再好看也不過是碳水化合物。企業家的聲望與財富都是企業賦予的,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離開這個企業自己什么都不是。
企業家精神的重塑
實事求是地說,企業家們無論是退休、復出還是堅持,都是自己的人生選擇,都值得尊重。但我更尊敬那些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胸懷使命感,給企業界帶來正能量的企業家們。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復星20年之際選擇再創業,并承諾在未來20年不提退休兩個字(郭廣昌今年46歲,這意味著要工作到66歲還不言退)。在接受《全球商業經典》采訪的時候,郭廣昌說,我想通了,“未來20年,我不提退休兩個字,我一定會保持我的創業精神,我們一定有能力、有信心、有干勁把復星帶上一個新的高度”。
此前,小米公司副總裁黎萬強和我講起小米公司創辦的過程,讓我非常振奮。一群功成名就的牛人重新做了一個公司,能夠比創業公司做得還徹底,成本控制的極好,產品做到極致。在初期,包括雷軍在內,全員都是6×15工作(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5小時)。當時我問黎萬強,雷軍做了金山這樣的上市公司,投了非常多的公司,按理他可以做一個很瀟灑的投資人,為什么還要做小米?他這么拼命工作為什么?黎萬強說,雷軍一直有個夢,要做一個百億美金公司。
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也是如此,他原本可以讓蘇寧維持運營,然后拿出大筆錢去做資本運作與互聯網新貴結盟。但他卻選擇親身走一條傳統與網絡經濟結合的路,這種自我超越的舉動讓他獲得了廣泛的尊敬。
郭廣昌在復星集團2013年工作會議上說,選擇退休還是再創業,這的確是個問題。有時候覺得很累,何必呢?自己也不缺什么,生活質量還這么差。“這就是所謂的世界觀、價值觀問題。做企業的人完全靠錢,真的很難一直保持創業沖動。光靠榮譽也不是長遠的。其實真正的動力一定來自于你的內心深處,你要真的認為這樣做是有價值的。”
張朝陽復出后也說:“以前我曾經認為越有錢越有名氣就越幸福。但是經過這兩年的閉關,我認為錢多不是幸福的保證,錢多少跟幸福沒關系。我這么有錢,卻這么痛苦。越有錢、越成功,如果沒有管理好自己,往往更容易讓你陷入精神的痛苦。”
企業家被認為是上帝選中的人,他們在成功的過程中獲得了超乎常人的資源分配,這就需要這個群體在未來承擔更多責任。企業家是社會的進步引擎,或者我們可以說,中國經濟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和企業家們陷入了“不可承受之輕”,放棄持續奮斗,或對長期奮斗的態度不夠堅定有關。警惕急流勇退的思潮,注意只問收獲不愿付出的傾向,這是企業家的當務之急—真正的企業家字典里是沒有“退休”兩個字的。
“回到原點”,是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給中國企業家的一句忠告。在這個時代,企業家們確實要回到創業最初的心態和狀態中,重塑企業家精神。無論退休也好,假退休也好,或者半退休也好,企業家如果能夠利用這段時間認真思考企業家精神,就能重新回到原點。(作者為(微創新研究中心創始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