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三:交通廣播 APP 是您的出行好伴侶
曾經用過幾款產品,它們與交管部門談成了數據對接,本以為有一番大作為,可當時看到了這則新聞,頓覺浮云。我下一個論斷,在大陸司機圈內,沒有任何產品在公信力上能挑戰本地交通臺,如果碰巧有一款產品能取代或與交通臺并行,背后一定有政府背景。交通監管攝像頭遍布,但管理部門不會將這些資源出讓給一家缺乏資 質、難以信任的私營企業。更多的情況將會是有限度開放,而且缺少部分關鍵信息。但作為政府宣傳陣地之一的本地交通臺,天生就與交管部門合作,無論是從使用 場景還是從公信力上看,都比手機 App 更靠譜。
延展四:廣州地鐵官方 App
這可能是行政力量與互聯網的最優結合形態。掌握了城市某一類行政資源的企事業單位,內部組建互聯網團隊,利用天然的數據優勢和政策優勢,做良心產品,同時由 于沒有太多的生存負擔,這類產品將可能整合出小團隊無法逾越的功能壁壘。這種模式雖好,但有一個前提:掌握行政資源的企事業單位,中高層能想明白互聯網的玩法。不過這也并不致命,完全可以冷眼旁觀,等小團隊前仆后繼將市場培育好后,輕松介入,這一切只需要一個契機。
這些行政資源與互聯網產品結合的案例擺在眼前,打車類產品的命運其實不難推演。
各城市的出租車公司,由于其經營內容本身具有“公共資源”的特征,最終都會受市政牽制或管理。而打車產品的命脈在于行業協會,一旦此處政策收口、提高數據門檻或收取高額準入費用,創業產品將被直接打成廢品狀態。
目前打車產品在做小白鼠和排雷兵,一旦加價打車的市場培育成型,或催生出其他形態的盈利方式,除非與市政合作、與出租車行業協會聯手,作為獨立公司,將無法在這樣的壓力下存活。
目前各互聯網巨頭投資打車應用,也并不代表他們看好“打車”這一領域,更有可能的是作為防御性投資,一旦勢頭不好,不會因過于牽連而受影響,勢頭若好,便可以順藤摸瓜。
由此看,打車這個市場,行政力量、行業力量、互聯網巨頭都在虎視眈眈、各揣鬼胎,而身在暴風中心的創業團隊,卻顯得孤立無援、前途堪憂。不得不說,這個領域實在不適合互聯網創業,行政優于渠道,渠道優于產品,而 UX/UI 和技術能力早已不在討論之列。如此兇險,根源在于,這個領域內的資源和用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受產品制約,即便有盈利模式,也最終還是會成為他人的點金石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