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雅虎以及近期推出的Mailbox是另外的例證,根據他們目前的狀態或是被拒或是得到投資資金。而諸如實時評論系統Disqus和整理反饋意見應用UserVoice又是如何進駐市場的呢?試圖找到相同的門檻往往是件很復雜的事情。
總結以上的各種觀點我們可以得出,功能會讓人采取行動成立公司,而通常是各項功能集合于一體的產品可以解決問題。而商業則是各項產品的匯集為用戶帶來價值。而最佳的情況則是這些用戶愿意掏出他們的口袋里的錢(或是數據、時間)來作為交換,否則就不會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行為。請一定記住,今天看起來相當擾亂和新型的功能將會在未來變得尋常,并改變投資者們的態度。另外值得探討的是,在早期階段投資者們從來都不會看到一個會全面發展的公司,機會總是潛藏于功能和產品中。
這一觀點聽起來確實不錯。那么如何才能將此運用到融資當中呢?
機會評估
風投公司Foundry常務董事杰森•門德爾森(Jason Mendelson)表示,討論有關于這些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最后都會歸結為一個問題,那就是:它是不是足夠大的一個投資機會呢?
風險投資人對于一次投資機會的評估重點只在一件事上:預期。投資者會首先預期競爭對手們的表現(目前的和未來的)以及用戶的接受程度(同樣也是目前的和未來的),其次才會看看有關于該初創公司的管理、領導能力以及存在的缺陷等等。他們的興趣是關鍵,其次他們才會付出時間和金錢投入到有潛力的初創公司中去。他們的賭注都放在預期,而這些預期要從實證中獲得。
當考慮到競爭對手時,風投家們會問,“復制別人業務的挑戰在哪?”如果目前或是未來的競爭者擁有更多的人才、資金、更大的業務范圍,你的優勢在哪?對一些公司來說,競爭會使問題變得棘手,但對于另一些公司來說,競爭卻意味著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信息。這確實是每個人的機會嗎?
當考慮到用戶時,風險投資人會問,“趨勢是什么?”有哪些信號顯示出人們有望成為你的顧客,你的解決方法會因為其特殊性而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嗎?這種活力在會一直持續到未來嗎?一個好的例子就是酒店預訂服務網站Airbnb,盡管該公司面臨著建立雙方市場的挑戰以及從租賃陌生人家開始的批評之聲,該公司還是能夠從迅速大幅發展其國內市場,之后又進軍國外市場。
這種從實驗期到實證期的轉變才真正能讓風投人敞開心扉和讓消費者掏出金錢的關鍵因素Cye.com.cn。
再重新回到“一件事”這個主題上來,無視那些標簽吧。聚焦是成功的第一步。我們要成立的是實力強勁的公司而不是盈利工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