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輪限購政策的調控,住宅市場的投資需求受到嚴格限制,商業地產卻在資金追捧下異軍突起。不難發現,在住宅地塊多次流拍的情況下,最近誕生的“地王”均與商業地產有關,特別是在核心區稀缺地段,土地爭奪戰有愈演愈烈之勢。去年6月27日,北京市東城區崇文菜市場一宗商業金融用地拍賣,引來15家企業參戰,經過33輪激烈競買,最終以成交價達到7.1億元,樓面地價高達4.32萬元/平方米,成為近年來北京新的單價地王,溢價率高達140%。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商業物業投入大、回報慢、風險高,許多投資客一般不愿意涉足,但隨著“限購令”等措施出臺,許多投資客被擠壓出了住宅市場,而不限購、不限貸的商業物業就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商業地產逐漸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局面。與此同時,在商鋪熱銷之后,寫字樓又在房地產市場掀起新的一輪投資高潮。
最近幾個月,北京國貿周邊的商業地產租金出現大幅上漲,而且部分寫字樓和商鋪是供不應求狀態。現在二手房的掛牌售價少有低于40000元/平方米的情況。要知道,十年前該地區開發啟動階段的開盤價一般只在7000元/平米左右。北京商業地產近年的暴漲態勢出現前所未有的景象,這一方面源于住宅長期去投資化的趨勢越來越明晰,另一方面則與北京商業地產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關。
在住宅地產價格被遏制之后,北京等一線城市優質寫字樓物業投資回報相對普遍升高,而可供出售的成熟寫字樓物業卻出現基本“斷供”的現象。從北京商業地產市場5月份的表現來看,商業項目成交也呈現出急速拉升的狀態。以龍湖為例,龍湖長楹天街五月銷售額4億元,龍湖時代天街更是當月猛增3.7億元,超過2012年前4個月總銷售額的30%。
事實上,商業地產與住宅房產的投資理念是不大一樣的。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投資商業地產不受限購令的制約,但從目前的樓市看,住宅投資如果不考慮其增值因素,租金回報并不高。例如,在北京地區以目前的房價水平測算,投資住宅的年租金回報率不會超出3%,而商業房產年租金收益率達到6-8%并不困難。中國民間歷來有“一鋪養三代”之說就是這個道理,投資住宅主要是對賭預期漲價,但是這不是長期的不動產投資,只能認為是投機行為,而投資商業地產則完全可以依靠租金回報盈利。
分析人士認為,商業地產與企業剛性需求掛鉤,只要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就有更多的企業需要辦公空間、更多的購物娛樂消費,商業地產就會持續升值。隨著住宅調控的深化,商業地產更被普遍認為是地產下一輪的投資熱點,同時兼具了資金"避險"的功能。有專家預計,未來十年將是商業地產的黃金時代。據中原地產北京研究部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北京目前已出租寫字樓甲級、乙級面積約為2500萬平方米左右。但是每年約有10%的公司有更換辦公場所的需求,約為250萬平方米,按市場第三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每年約有71.6萬—107.4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需求。而未來2年,北京寫字樓僅有210萬平方米新增面積入市。
近年CBD及其東部的寫字樓雖然聲勢浩大,可依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從位置和地段來看,城市核心區土地更為稀缺,人流、物流的、信息流和資金流匯聚,增值空間較大。商業地產項目是否位于核心區域,已經成為衡量寫字樓檔次高低和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首要因素。其實到目前為止,北京寫字樓價格還是被嚴重低估的。在同一個區域里,住宅能賣5—6萬元/㎡,寫字樓卻難望其項背。有專家指出,按照國際慣例,在城市化過程中,一個經濟中心城市的投資型房地產價格平均漲幅可以達到17倍。而目前中國的商業地產投資起始才剛剛起步,以上海、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為例,就這兩、三年的時間里,中心城區的寫字樓價格已經翻了近兩倍。當然,除了核心區域之外,一些地段和產品都很稀缺的項目也將成為新一輪的"價格空間點"。
稀缺性是決定一個物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最重要的標準。投資寫字樓,好的地段就是價值保障,而收益重點在于稀缺性。地段價值一般是以稀缺性來衡量,隨著商業本身的聚合效應,核心地段的經濟體可以自我創造價值的提升。這種特定的環境既是稀缺的,也是很難復制的。作為中國經濟晴雨表之一的甲級寫字樓指數在2011 年上半年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甲級寫字樓租金的累計漲幅分別為 17%、2%、11%、19%、3%、4%,呈現全面上漲態勢。
去年下半年,京城寫字樓價格有所回調,但是平均的租金報價都有所上升。目前北京核心地段寫字樓的平均租金報價在8-10元/㎡/天,環比去年上升了兩個百分點。據了解,位于東四環的華貿中心租金報價如今已在20-30元/㎡/天,與CBD國貿中心的租金幾乎不相上下。同時,寫字樓銷售價格開始上揚,金融街區域部分寫字樓物業的轉售價格已達5萬元/㎡以上。今年上半年金融街一些寫字樓租金上漲了50%,目前北京租金最高的寫字樓已突破1000元/月/平方米關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