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金融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大家似乎覺得互聯網對金融這個最為傳統的行業升級改造的時刻終于來臨了。P2P,或者說“個人對個人”的網上借貸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細分代表也引起了大家極大的熱情,一時間送鮮花的有,可是更多的是扔雞蛋的。大家似乎都覺得,在中國這個缺乏誠信基礎的國家,在互聯網上做借貸理財簡直就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那么P2P到底是什么,它在中國發展的又怎么樣呢?
西方國家的P2P
其實P2P的存在由來已久,正如其字面直譯,P2P借貸就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這種類型的借貸自古有之,我們稱之為“民間借貸”。向朋友、向親戚,總之是不向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都屬于這個范疇。要看清P2P在中國的發展軌跡,我們得先回到P2P的發源地——西方國家,去了解一下P2P的“前世”。從2005年開始,國外的第一家互聯網P2P公司Zopa在英國上線,很快這種“脫媒”的金融模式風靡了西方國家,一時間歐洲大陸,美國的P2P公司遍地而起,好不熱鬧。
經過了幾年時間的發展,現在西方國家的P2P競爭態勢趨于明朗,美國市場主要由LendingClub和Propser壟斷,占80%的市場規模。其中LendingClub的累計交易額近18億美金,而Prosper的交易額也有5億美金;英國的市場則由3家P2P公司控制,鼻祖Zopa累計促成了3億英鎊的交易額,主做小微企業市場的FundingCircle促成了1億美金,而主做超短期授信的Wonga也有數千萬英鎊。歐洲大陸、日本、韓國的P2P市場也均由少數公司控制。
那么是什么使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P2P發展這么快呢?我分析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 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早已完成,對個人的無抵押借款的利率高達 15-25%(一旦逾期違約率更高 [參考 Laurie Kulikowshi, “Peer Lending Grows as Business Owner Option”, The Street, Jan 2012]),甚至信用卡的 APR 都達到 18%。而在P2P平臺上的借款利率則只有11%(3 年期的借款)和14%(5 年期的借款),所以P2P平臺的貸款產品對想借錢的人來說更有優勢。正如大家看了上面可能預計到的,美國P2P超過70%的借款用途都是Debt Consolidation,即在P2P平臺上借一筆低息的錢,把所有透支的信用卡額度都還清... 看來,在錢面前美國人民也不笨啊。
P2P借貸在中國的發展比之歐美有更大的機遇。
P2P借貸在中國的發展比之歐美有更大的機遇。
2. 美國的小微、個人貸款其實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通過FICO評分、征信局數據,以 Wells Fargo為代表的美國銀行對小企業和個人的風險定價已經做得非常科學。可是美國有個大問題,那就是 ~ 地廣人稀啊…… 所以銀行再牛也不可能到每個縣市都開網點,對想借錢的人的開發迫切需要一個交易成本更低的選擇,而嫁接網絡的P2P平臺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3. 雖然無抵押、無擔保而且又在網上完成借貸,可是受惠于誠實守信的美國人民及美國良好的社會征信服務,P2P平臺上的違約率基本可以接受。在P2P平臺上投資理財的人發現他們的回報還是正的,而且比美國經過了N輪QE后的利息那是高的多啦……(例如LendingClub 2011年的綜合違約率是3.9%,而出借人的綜合收益是7.83%,所以還是有的賺的.。。)
所以,在西方國家,P2P是原本已經完全利率市場化的信貸市場的補充。其發展雖然迅速,但是后勁有限,主要是因為 ~ 國外人民不太喜歡存款,所以可以用于作為存款替代品的P2P平臺的投資資金不是特別多,例如美國2011年的存款只是國民總可支配收入的4%,英國是5%,而中國是25%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