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消息屬實,則意味著阿里云的移動操作系統已經具備了全系列產品的拓展實力。
本報記者獲悉,阿里云系統并非如外界所言系基于android的二次開發,其系統程序中包含阿里云自行設計的虛擬機、云服務資源庫、云應用運行框架和界面框架,以及上層應用,并將全面兼容android應用程序。
王堅表示:“開發一個獨立系統很容易,但要像蘋果公司那樣把獨立系統賣到全世界會很難。我們希望成為云計算領域的基礎服務提供商,而這個操作平臺正是我們的第一步。”
而一個兼容android的開放平臺會使開發者、用戶以及設備生產商都較容易接受,也正好與阿里巴巴“搭建平臺”的理念相合。
國內基于android平臺的開發之風正方興未艾。7月12日,小米科技CEO雷軍正式發布了MIUI系統的小米手機。更多企業的類似產品也虛虛實實,開始出現在地平線之上。
王堅稱:“云計算服務需要很高的投入,同時也擔負著極大風險。服務更多的需求才是我們要做的,所以這個業務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壟斷。事實上有想法的企業很多,但做出來的很少。”
目前,阿里云Cye沒有對定制手機收取任何費用,和天語合作完全是基于雙方對云計算這一概念的認可。“希望認可這個平臺的企業越來越多,這是一個產業升級的機會。”
搶灘云端
2010年是業界公認的云計算興盛之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院長羅文曾表示:“2010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67.13億元,增長81.4%。預計到2013年,中國云計算市場將達到1000億。”王堅也認為:“云計算的需求增長會在未來一兩年迎來爆發期。”
IT產業研究公司IDC也做出了類似的判斷。今年6月23日,IDC認為云端服務支出每年將增長27.6%,2011年預計全球產值為215億美元,2015年則將達到729億美元。
移動互聯網是云計算主要的應用平臺,由于手機等手持終端在存儲、運算上的局限,傳統互聯網移植到移動設備后很難獲得更好的表現。但云端服務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馬云的團隊選擇移動操作系統作為云計算領域的突破口。
王堅說,“我希望這款手機能成為一個真正能運營的手機。”
按照他的邏輯,阿里云操作系統將會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并將引入在云端的大量第三方應用。服務開發商可以在終端設備上開發自己的云應用而繼續維護自己成熟的服務器,也可以選擇使用阿里云低廉的云端基礎設施,而關注到新業務的創新,而且這些新業務的開發也可以利用阿里已經提供的基礎互聯網服務,從而加快新業務開發速度。
王堅認為,開發者、消費者和平臺提供者都能獲益,這才是健康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馬云意識到這肯定是有前途的。因此前兩年我們基本是技術積累階段,并不涉及實際應用。現在看起來,我們的運氣很好,在移動互聯浪潮來之前擁抱了它。”
三年以來,外界對阿里云一無所知,只是知道它被馬云寄予厚望,被稱為“低調的王者”。
在馬云的概念中,阿里云是一個可以“打敗自己的東西”,王堅表示:“就像淘寶把傳統商店的業務搶過來一樣,阿里云將改變我們對于互聯網的認識。”馬云一直沒有對阿里云有任何盈利的要求,這三年一直以投入為主。
王堅表示:“對于手機產品阿里云還是沒有盈利預期,我們定位為平臺公司,就必須先幫別人賺到錢。而我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獲益。”
此前的7月8日,阿里云的官方網站已經上線,從其披露的信息來看,網絡社區、視頻渲染和應用托管這三方面的云服務將是其主要業務,而手機終端將是無線云的應用平臺之一。
業內人士表示:“價格、性能、服務都比現有云服務公司有很大優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