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早在2010年,國家就給地溝油定了“去向”,地溝油應以廢棄物處置,其中的廢油脂可回收再利用變成環保型燃料油。今年,國家又明確了廢棄動植物油煉制生物柴油每噸可免稅800~1000元。但廢棄油脂由誰回收如何回收怎么再利用,補貼如何到達企業,并無細則。生物柴油銷售要按規定交納稅款,但原料采購環節,因為90%以上的供應者純屬作坊主沒有正式票據,無法實現稅費抵扣。
我國的生物柴油行業格局是民營企業、大型國企、外資企業共同參與,但事實上,民營企業仍是主力軍,真正運營投產的國企和外企很少。地溝油提煉出的生物柴油雖然具備了0號柴油的性能要求,我國《可再生能源法》也確定了生物柴油的合法地位。但現實中,民營企業煉制的生物柴油始終無法通過合法渠道進入中石油、中石化的銷售網絡,他們大多是自己尋找銷售路徑。
“我省煉制的生物柴油從一開始就沒有進入成品油零售市場,要么是賣給企業用作燒鍋爐燃料要么賣給了周邊的建筑工地,省外的企業大多賣給了船舶業作動力燃料,極少與石化并網銷售。”洛陽新天源副總姚庚寅說。
9月22日,記者沿107國道向南走訪5家加油站發現,站內供應的仍是石化柴油。工作人員說,生物柴油進入零售網絡能不能與汽車發動機配套,國家要不要設置混配中心,混比究竟多大,如果這些不能確定,加油站不敢貿然接收。
C
餐廚垃圾回收不能市場化
中石化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藺建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生物燃料產業要實現真正規模化發展,還需國家政策扶持和引導。“用大豆和棉籽作原料不現實,種樹又有個3~5年的回收期,生物柴油企業的原料來源當下最現實的還是地溝油,目前最迫切的做法是要對餐廚垃圾的處置立法,餐廚垃圾的回收處理不能市場化,不能誰想干就干,應該有定點企業,而生物柴油企業也要提高準入門檻,不能一窩蜂盲目上項目。”
易碳家專家藺建民認為,國家應通過立法或政令的形式,對“地溝油”的收購、存儲、運輸、加工、再生利用等作出詳細而具體的規定,餐廚廢棄物收集和處置單位均需備案,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像德國一樣給每桶泔水都發張“身份證”,這樣既能保證產品原料變廢為寶,也能減輕環保壓力,更能從源頭堵住地溝油流向餐桌,實屬三贏。
據悉:今年早些時候,國家五部委確定,在北京、天津、鄭州等33個城市(區)試點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政府部門表示,將在資金及稅費方面對參與的社會資本予以補貼。
鄭州市工信委也傳出消息:《鄭州市生物柴油產業規劃暨生物質資源產業園區建設規劃》已編制完成,相關配套政策《鄭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也已出臺。很快,鄭州市內東西將各建一個大型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餐廚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后將全部供給生物柴油生產企業作原料。
D
彌合監管真空是關鍵
鄭州市政協提供的數據顯示:鄭州市每天產生60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90%以上落入了個體戶手中。河南中原、洛陽新天源、鄭州僑聯、鄭州匯綠等生物柴油企業的原料一律要靠油販子提供。
按照鄭州僑聯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席克忠的估算,這些餐廚垃圾如果能全部交由生物柴油企業煉制,能夠生產廢棄油脂8萬~10萬噸。
去年7月,國務院曾發布《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力圖從源頭上加大對地溝油的管控力度。《意見》還要求商務、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衛生等部門各負其責,建立全程監管和執法聯動機制,但地溝油依然禁而不絕。根本原因是:缺乏統一的協調和調度。
據全國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秘書長孫善林介紹:我國上海、浙江、江蘇等先后將餐廚垃圾的管理納入地方法規,蘇州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強制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免費將餐廚垃圾交由有收運資質的一家單位,同時,蘇州政府要求工商、城管、公安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那些不法商販把地溝油賣給沒有資質的企業。蘇州市政府與企業建有聯網機制,每天能精確核算出處理垃圾的數量,根據核算,該企業每處理一噸餐廚垃圾,政府補貼144元 。
在浙江,餐廚垃圾由政府負責收集,每輛車貼有專用通行證,交警對無證泔水車處罰非常嚴厲。浙江省整個餐飲行業年度考核時,若沒有“餐廚垃圾”處置者簽署意見將無法順利換發新證。“德國法律規定,餐飲企業必須與政府簽署‘泔水回收合同’,產出的每一桶泔水都有‘身份證’,而英國境內,大到星級酒店小到連鎖快餐店,整個廢油處理系統都由政府遠程遙測監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