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規軍”缺兵少糧,生存舉步維艱,卻要面對多達數倍的“雜牌軍”的“圍剿”。
由于進入者暴增,團購網站被媒體戲稱為正經歷“百團大戰”。
亂象叢生
團購網站的興起始于美國網站Groupon.com。這家成立于2008年11月的公司,半年后就實現了盈虧平衡,在得到兩輪總計超過1.5億美元的融資后,Groupon.com目前已經覆蓋美國100個城市,注冊用戶達300萬人,預計今年的全年收入將超過5000萬美元。
中國團購網站的“萌芽”出現在今年年初,包括美團網、拉手網等在內的數家團購網站相繼上線。在業界紛紛討論中國團購網站盈利模式之時,4月份,記者發現已經出現了團購網站導航。這家名為“團購之家”的導航網站當時鏈接的團購網站就已超過100家。
本報記者近日聯系到“團購之家”的站長王先生,在將近一個小時的談話中,王站長一直在憧憬和無奈中糾結。
“目前跟我們接觸的團購網站有150多家,初步估計,國內現有團購網站超過300家。”王站長表示,“整個市場非常亂,真正在做團購的沒幾家,將近80%的團購網站沒有自己的線下運營團隊,與其說是團購網站,不如說是B2C電子商務網站。”
記者通過“團購之家tuotuo.net”跟蹤了大部分中小團購網站。在現有的162家網站中,像踩團網、網團網這樣的“團字輩”占據了半壁江山。一些小網站不僅名字相近,而且網頁版式幾乎一模一樣,完全克隆Groupon。
記者還發現,幾家較有知名度的團購網站現在已經能做到每天推出一種商品,并且基本脫銷,這些商品多是圍繞本地的吃喝玩樂;而大部分小網站客戶較少,經常無法完成交易,它們會同時推出幾種商品,這些商品基本沒有地域標簽,其模式更像淘寶的“秒殺”。
由于Groupon模式的團購網站所銷售的大部分商品需要客戶去實體店體驗,這就有了一個很好的互動空間。美團網就和大眾點評網合作,引入了很多客戶參與體驗,使得商品信息較為透明。但小網站缺少互動環節,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
“團購網站的本質并不是單純賣商品,更關鍵的是后續服務。如果僅賣商品,跟B2C有什么區別?”王站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