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從央視辭職創業,走過的創業歷程十分典型,即不斷調整思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調整戰略方向。甚至在起步之前就已經調整得面目全非。這就是創業者的特點,以前對某個方面不了解,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好在由于投入不大,或還沒有開始投入,調整的費用不高。讓我們隨著王利芬不斷調整的過程看看新興商業模式對創業的影響:
對標
對標已經成為一個大眾詞匯。即對著欣賞的行業標桿企業去做,想象總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那樣的企業。當然,大家都關注在對標企業已經展示出的優秀一面,回避看起來不那么優秀的一面。就像王利芬會對標淘寶網,不會對標馬云的長相一樣。可對標成敗的關鍵往往是很多對標者沒有注意到的那個標桿企業的背景。
2009年4月,王利芬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培訓。這時候,她產生了一個令人激動的主意,做一個類似于淘寶的C2C網站。不同之處在于,淘寶是淘東西,賣有形的物品,而王利芬要做的是淘人們腦子中的智慧和經驗。比如說,王利芬本人有多年電視人的經驗,一個廣播學院畢業的學生特別想跟她聊半個小時,愿意付她50塊錢,然后兩個人就相互打開視頻。王利芬想,自己可以做這樣一個平臺,讓眾多的人不用跑來跑去。
對標淘寶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想法。淘寶代表了互聯網能夠做到的最先進的商業模式:提供平臺。買賣雙方在平臺上自由交易,作為平臺提供商,隨著業務的擴大,利潤相對后臺管理成本呈現不成比例的高速增長。當然,淘寶后來也向為客戶提供服務方向發展,這是后話。
王利芬對標淘寶的想法剛剛上線兩個星期,就被自己掐死了。因為她雖然想得好,卻沒有做市場調研。實際的結果是,用戶根本不愿意付費。“比如你跟我聊了半個小時,我覺得沒有什么收益,這個時候你的時間也花了,可是我不愿意付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