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的產品經理階層正從一個默默無聞、被忽視的地帶躍升上主流平臺,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中國互聯網與現實世界的加速融合、大企業生態系統競爭的開始,以及新興投資模式演進所帶來的一系列深刻變化。
2011年1月11日,由《商業價值》雜志聯合極客公園(Geekpark.net)舉辦的“i應用──2010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頒獎典禮暨產品創新論壇完美閉幕。
歷時4個月,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盛大創新院、創新工場、起飛計劃、新浪微博開放平臺等發起機構,聯系走訪了上百個互聯網創新產品團隊、組織了數萬專業人群和14位專家評委的投票……是什么原因,讓一本商業雜志耗費如此多的精力、動員多方面的資源去推進一個面向具體的互聯網產品與應用創新的專業評選,并且把產品創新的榮譽給予創新背后的產品團隊,而不是大企業的CEO們?
這是因為我們相信,在中國互聯網的世界里,產品經理們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中國互聯網產業中,產品經理是一群過去被忽視、長期隱藏在幕后,卻影響數億網民生活的實力階層和幕后英雄。這個階層正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被忽視地帶躍升上主流平臺,這一現象的背后是整個互聯網產業變遷、傳統商業世界的互聯網化以及新技術和新興投資模式演進所帶來的一系列深刻變化。
產品經理是個內涵豐富的職務——他是一個產品從開發到運營貫穿始終的負責人,是技術與市場的交匯點。在創業公司中,創始人往往就是最大的產品經理,而在互聯網大公司中,產品經理雖然是個聽起來并不是很高的職務,但有較強產品能力的企業的CEO們其實都心知肚明,這些人才是互聯網領域最關鍵的創新節點。
產品經理也是一個“通天達地”的人群。中國互聯網領域杰出的產品經理,不同于一般的職業經理人,其中的頂尖者都具有很好的對機會的嗅覺和洞悉市場變化的能力,通常重視用戶、數據和事物的細節,也有不少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眾所周知的馬化騰、丁磊、史玉柱、周鴻祎,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只是由于CEO的身份,他們才很少被當作產品經理來看待。
產品經理更是一種專注與執著的精神。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很多產品經理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和人格,其中不少頂級產品經理都有過坎坷的經歷或屢次挫敗的教訓,但是他們往往極度專注和執著于一個想法和一種信仰,比如百度搜索資深產品經理、現任淘寶網搜索顧問的俞軍,再比如飯否和美團的創始人王興等。從商業領域看,這些人的個人性格、氣質、能力雖然不一定很完美,但是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執著和天賦,在如今的產業大環境和越來越成熟的“外骨骼”支撐下,正在成為足以促成他們成功的要素。
這個階層在中國互聯網地位的變化,與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大勢緊密相關。根據2011年1月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商務類應用的用戶規模繼續領漲,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應用;網上支付、網上銀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更多的經濟活動已步入了互聯網時代。
今天,在這個現實世界開始完全互聯網化的年代,傳統商業力量正加大投入互聯網,而互聯網產業的公司本身也將大規模借助傳統資源,努力去改變許多傳統行業。伴隨這一大潮的到來,無論是老牌互聯網巨頭,還是那些有傳統商業智慧又剛剛投入互聯網世界的商業力量,都迫切需要有一線執行力、能很好把握用戶心理的產品經理。
必須看到,中國互聯網的野蠻生長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依靠某種模式靈感和資源優勢就能橫掃天下的故事已經很難再發生。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與網民最直接的溝通就是各個企業的產品,這些網絡產品的質量、數量和運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效益。一個再好的創意、一堆再好的資源,沒有真正的產品意義上的優勢,最終都是惘然。而這都離不開連接技術與商業、開發與運營、用戶體驗與商業價值的產品經理的作用。
另一方面,除了更多商業勢力對產品意識的加強外,中國互聯網大企業的平臺化競爭也在推高產品經理的重要性。2010年以來,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微博、騰訊等企業都開始了自己的開放平臺計劃,某種程度上,這種開放恰恰是大企業擁有眾多資源后、突破產品能力極限的一種方式。
未來的中國互聯網,開放與平臺化將是大企業競爭的焦點。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吸引外部的產品經理在自己的平臺上使用資源,去創造更多優秀的產品。而這樣,才能讓更多的用戶停留在自己的平臺上,也才能讓自身的用戶、流量等資源充分發揮出以前無法被挖掘的價值。在這樣的生態系統中,產品經理人群對某個平臺的態度,對這個平臺的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中國互聯網曾經是一個重模式、輕產品的領域,以前一個普遍的觀點是,產品只是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只是公司早期吸引第一筆投資的敲門磚,至于產品經理則多的是,職位不高,也不那么重要。這種觀點早已過時,比如在國內TMT早期投資領域成績斐然的天使投資人雷軍,之所以在最近5年快速崛起,與他把許多互聯網大公司的頂尖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納入麾下緊密相關。他帶隊的小米科技,去年4月第一款產品上線,目前已經估值2億多美元,產品執行力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
實際上,現在早期公司的投資模式,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由原有的創業者找VC的模式轉變為聰明的VC追著產品經理投錢的模式。頂尖的投資人更多會問那些他們認為優秀的產品經理們:“你們想干什么?”一旦發現產品經理們有熱情、有想法要做的事情,連商業計劃都不要寫,就迅速啟動項目,完成投資。
在VC領域,過去是那些沒有真正做過、不一定很懂的人去投能把大部分事情都做好的“完人”;現在則越來越多是做過事、非常懂的人去投那些能發現創新的切入點,并且把第一步做好的“產品型創業者”──哪怕他們身上有缺陷,需要被“外骨骼”支持。
過去10年,中國出了馬化騰、丁磊、史玉柱、周鴻祎等一批頂尖產品經理,但這僅僅是一個緩慢的開始;未來10年,將是產品經理作為一個群體和階層集體登上舞臺的時刻。在中國互聯網與現實世界加速融合、大企業生態系統競爭的開始,以及新興投資模式演進的大環境之下,時勢一定會造英雄。一個中國互聯網的產品經理時代已經來臨,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10年的活力取決于他們,這個行業從“模仿時代”到“創新紀元”,也必將在這個群體的崛起中完成。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