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的價值
很明顯,憤怒的小鳥作為一款游戲,這是Rovio不折不扣的核心業務,但游戲卻不是Rovio宏偉藍圖的全部,甚至可以說,這只是他的導入業務。而這才是Rovio模式的要義。社交游戲巨頭Zynga的選擇是一旦一款游戲成功后,馬上延伸出一個品牌聯想度很高的新游戲出來,我們可以看到它有farmville、fishville、petville、Cityville等都以Ville結尾的關聯產品線。而Rovio的幾大季節版與Zynga的多個子品牌不同,則是一個主品牌貫穿了所有的產品版本,這樣的好處就在于讓大家產生聯想的只是主品牌內涵更加豐富而已。這也是典型的做單一品牌的思路。Rovio也想這么干,不過它的目標不只是在游戲領域,而是要在整個文化創意領域。
Accel的合伙人Jim Breyer很有投資遠見,他與Rovio的領導人分享了自己在Marvel董事會的一些經歷。Marvel原先是一家漫畫公司,后來因電影作品開始壯大,最后通過自主創造電影作品收回了知識產權,掌握了相關產品的所有控制權。這也正是Breyer對Rovio的發展建議,他的看法得到了Rovio北美市場主管Vesterbacka的認同。其實Rovio本身就是以為其他品牌游戲廠商OEM起家,對于自主品牌有著強烈的訴求。Rovio的兩位創始人海德兄弟也是雄心勃勃。所以一個龐大的計劃就誕生了。他們判斷移動終端將成為新一代的大眾媒體平臺,但以往的大眾傳媒經濟體制在這個平臺上并不適用。因此他們要嘗試創造一種全新形式的“票房大片”,在具備全球性吸引力的基礎上,能超越手機應用平臺的限制,成為一個龐大的娛樂媒體帝國。而他們的目標就是Web 2.0時的迪士尼。
在Rovio的構想中,《憤怒的小鳥》不僅是一個游戲品牌,還是一個全新的娛樂品牌。當你沉浸在一個售價99美分的游戲中時,你也很可能愿意花11.99美元買與之相關的毛絨公仔(他們已經賣出了6萬只),或者花70美元買印著小鳥圖案的iPhone 4保護殼,又或者為小鳥T恤、小鳥蛋糕等等而買單。此外,他們還和好萊塢合作拍出了《里約大冒險》這樣的有關“憤怒的小鳥”的電影,其預告片上線時,首個周末在 YouTube上的點擊率就高達50萬次。而“憤怒的小鳥”游戲也推出了《里約大冒險》特別版游戲,上線10天下載即突破1000萬次。今年1月,在“憤怒的小鳥”游戲推出一周年之際,有來自756個城市的2405位玩家為這款游戲又浪費了大把時間。他們舉行了“憤怒的小鳥節”慶典。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加拿大90后流行音樂小天王賈斯汀·比伯、昔日英格蘭足壇巨星加斯科因,以及印度裔作家薩爾曼·拉什迪都是這款游戲的忠實粉絲。
游戲化的精髓
近來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領域的一大熱門話題就是“游戲化”(Gamification)。所謂游戲化,就是各個領域的研發和營銷人員都希望,把游戲中超強的對于人的欲望不斷強化并帶來效益的機理引入產品或者營銷中,將平凡的體驗變得不平凡。目前,國外已經有很多家公司開始了這個領域的摸索,但取得的成效并不大,在理念上也正處于初級階段。但Rovio的出現卻有望在產品的游戲化領域趟出一條新路。因為它本身就帶有得天獨厚的標簽——游戲公司。但Rovio確實不是在做游戲,它只是把文化創意產品的游戲做到了極致而已。
毫無疑問,作為一家公司來說,開發游戲就是為了賺錢,但賺錢的路徑是什么呢?或許這是每個游戲廠商都該深思的問題。Zynga毫無疑問就是為了通過幾個生命周期有限的優秀的產品,打造出Zynga這么個可以長久的游戲品牌。而Rovio則繞了個大圈子,它不只是為了打造出來一款優秀的游戲產品,更是為了打造出來一群個性鮮明的虛擬形象。
Rovio是一家內容公司,是一家文化創意公司,是一家和迪斯尼大同小異的公司。它需要的不只是游戲,它需要的是把這幾個虛擬形象更加人性化。因此,它的做法就很容易理解了。通過各種不同節日的版本以環境的不同來襯托這幾個不變的形象,從而強化這些形象在人們腦海中的認識。它也通過和好萊塢拍攝電影等途徑來讓這些形象更加立體化,更加個性化,更加對虛擬形象形成一連串的聯想。
游戲化的精髓就是首先要明確你的目標是什么,然后借鑒游戲中放大人性的機制來實現目標。Rovio恰恰就是這么做的。一方面,它完美的通過一個叫《憤怒的小鳥》的游戲達到了包裝它的虛擬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它通過視頻、電影以及各種場合不斷以人們喜歡的內容對這些虛擬形象“添骨加肉”,讓它的形象更加豐滿。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一直是隨著游戲、故事、困難、情節等按照創作者的既定目標,心情跌宕起伏。它一直在做藝術、興趣、美學方面的“游戲化”的嘗試,而非做娛樂、做好玩、做競技這樣的傳統游戲思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