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大筆投資資金涌入人人貸行業,傳統金融業資深投資人和從業者也紛紛加入。Lending Club 今年6月獲得一筆5.7億美元新融資,其估值較一年前翻番;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John Mack個人在該平臺投資幾百萬美元,并在今年應邀加入公司的董事會。
從大概念上說,人人貸屬于近來在美國興起的眾籌(crowd-funding)模式,繞開傳統金融中介而直接融資,通過互聯網集合大眾的力量,幫助個人、小微企業和創業人士實現籌資目標。今年4月奧巴馬政府簽署新法案,小微企業被允許更便捷地通過網絡向大眾籌資,這也推進了最新一輪的社會直接融資熱潮。
人人貸在發達國家已有7年歷史。在美國,經歷金融危機后的短暫低迷以及理順監管問題后,人人貸模式作為金融去中介化的新寵最近又紅火起來,兩家業內領先公司Lending Club 和Prosper的消息不斷見諸媒體。Prosper為美國人人貸先驅,2006年成立,隨后Lending Club和其他平臺相繼出現。
金融危機中,美國證券監管部門SEC(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人人貸公司將其出售的貸款包作為證券進行注冊,最終Lending Club和Prosper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向投資者出售貸款還款支持的票據來進行運營,同時需對SEC進行相應信息披露。不久前,專門跟蹤人人貸行業主流公司貸款數量和投資收益的網站lendstats.com也上線了,人人貸行業初成氣候。
網絡人人貸通過網絡對接借款方與貸款方,將借款人的借款需要按條目列在網站上,借款人需要披露必要的收入負債資產狀況,貸款主要為無抵押個人貸款,許多借款人用這些相對低利率的貸款來擺脫信用卡透支債務的黑洞,或實現其他需要。
人人貸平臺多依賴信用紀錄,對申請貸款者做一定的篩選,通過規范的流程將貸款分級,最終由“貸款人”或者說投資者根據自己的風險收益偏好作出放款決定,人人貸平臺公司收取資金管理費用,但并不直接出借資金。在人人貸平臺上,貸款利率根據貸款條款和貸款人的信用評級從百分之五點幾到百分之三十幾不等,違約率從百分之一點多到百分之十不等。
對于借款人,人人貸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便利,以及某些情況下比銀行低的利率;而對投資者或者說貸款人,人人貸的資金回報率比銀行存款和一般投資機會高,因為人人貸平臺避免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一些必要成本:如開設實體分支機構、資本撥備、人員成本等各種其他前期投入。網絡人人貸在資金劃撥和使用方面效率也更高,往往節省時間成本。
很多由于信用歷史問題很難在銀行貸到款的借款人,網絡人人貸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許多人為此不惜許諾高利率。剛開始的時候,人人貸平臺并未進行嚴格篩選,而是讓投資人自行決定,違約風險逐漸顯現,尤其是那些根據紀錄信用評分尚可、而又承諾高利率的借款人,違約率尤其高。于是,人人貸平臺公司開始采取措施對借款申請人進行更多的甄別和分類篩選,符合標準的才放到網上供投資者選擇。
網絡人人貸公司成立初衷是幫助最需要的借款人,同時追求利潤。不幸的是,現實中很難兩全。從整體而言,最急迫需要資金的人,往往也是在還款能力上最有問題的人群。因此,對以贏利為目標的機構來說,所謂社會利益和商業利益兼得的“double bottomline”目標很難達到,這被稱為逆向選擇難題。這個難題在金融危機期間更為凸顯,Prosper在2007年放出的貸款綜合回報率為6.44%,2008年放出的貸款回報率則僅為2.44%,到2009年才回升至8.1%。2006年成立至2008年10月期間,Prosper共放出28936筆貸款,至今均已到期,其中10456筆貸款存在違約,違約率高達36.1%。
而且,貸款人可靈活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貸款或者貸款組合(包括選擇某一筆貸款的一部分)進行發放,這在監管者眼中屬于投資行為,與銀行存款人有本質區別。換句話說,在借款人違約時,貸款人的貸款本金也得不到銀行存款人那樣的保護。
傳統金融中介有牌照,有經驗,受監管,費用不菲。突然間,人人貸等新興金融公司涌現,他們比傳統金融中介更有優勢來聯結借貸雙方,或者說有效率地分配金融資源。但事實上,這類新型金融中介仍要受到目前監管框架制約,他們要成長到足以挑戰傳統銀行地位也尚有時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