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北京乃至全國的房地產界都聽到了北京市二中院法官的落槌聲,歷時3年的“森豪公寓假按揭案”告一段落。如今的地產業界感覺到,“小陽春”的熱,已漸行漸遠;“退房潮”的寒,卻余音未了。在這一熱一冷的銜接處,“假按揭”的身影若隱若現。本報記者多處走訪,“假按揭”的龍頭蛇身在各方的描繪中逐步清晰。
開發商
自建自買飲鴆止渴
仿造資料騙取貸款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對于“假按揭”端倪,諸多房地產開發商均三緘其口:“我們公司從來沒有做假按揭。”亦或私下向記者透露一些“江湖傳聞”:傳說廣東或者北京某家開發商曾經做過假按揭。
廣東金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涂成洲就“假按揭”給出法律定義:指開發商為套現資金,將暫時沒有賣出的房子以內部職工、開發商親屬或素不相識的人的名字購下,從銀行套取購房貸款。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