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便實為險棋
與銀行融資途徑比較,“假按揭”幾乎是零成本,同時不會耗費時間。當這些基本資料準備齊全,房地產開發商向未繳納任何費用的“購房者”出具一張首付款的發票。纖薄的一張發票便成為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的敲門磚。
當這張蓋有開發商大印的紙片出現在銀行辦公桌之時,放貸員經過程序化審核便可以放貸。不過,錢并不是打給個人,而是直接匯入開發商的賬戶中。該資深人士舉例說:“如果一套房子價值100萬,首付需要20%,按揭貸款80%。那么開發商經過這樣的操作,就能直接從銀行得到80萬元的資金。”但是,這樣的“皮影戲”不會只發生一次。如果一個房地產開發商能做100套這樣的假按揭貸款,那么就能得到8000萬元的資金。
開發商為了挽救資金鏈的崩潰而選擇假按揭,實為一招險棋。欠債總是要還的。“假按揭”人向銀行還款必不可少。不過,那些出借個人資料的人根本不用操心這些瑣碎的事情。因為背后的房地產開發商會代為清障。該人士置評說:“每月還貸的錢與到手的貸款資金相比太少了。”而房地產商則會為了滿足銀行規避風險的要求選擇將這些房產進行抵押。由此帶來的風險便會潛伏于未來真正購房者的腳下。
當按揭貸款資金沿著電腦網絡流入那個指定賬戶之后,一個開發商“飲鴆止渴”的過程便開始了。不過“止渴”的效果也許可以立竿見影,讓開發商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定的快感。
據上述人士介紹,當開發商資金鏈即將斷裂時,簡單方便而且難度極低的“假按揭”通常可以幫助開發商度過一些艱難的時日。在現有融資渠道當中,銀行的企業信貸以及一些私募機構的利息都比“假按揭”還息高出許多。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