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房交易中簽陰陽合同或許能省錢,背后的法律風險卻不容忽視陰陽合同的泛濫,說明樓市監管和調控思路需要調整
這兩天,在北京工作了3年多的李女士以160多萬元的總價買下了一套二手房。雖然價格不低,但令她感到滿意的是,根據中介建議,她和賣房人簽了陰陽合同,“稅費一共省了近10萬元呢”。
陰陽合同又稱黑白合同,是指在一筆二手房交易中雙方簽署兩套合同,一套陰合同用于實際執行,另一套陽合同用于向房管、稅務部門備案。其中,陰合同上的價格是市場價,而陽合同上的價格往往比市場價低不少,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
陰陽合同真那么神奇嗎?背后是否存在法律風險和危害?記者進行了調查。
避稅已是公開的秘密
10月下旬的一天,在北京金融街附近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門店里,經紀人小孫向記者介紹:“有一套88平米的房子,每平米4萬3千元左右,現在就可以看房!
“如果買下來,稅收上是否可以避一些?”記者問。
“可以的,我們可以幫忙按照每平米1萬元的政府指導價報稅,總的算下來能省十幾萬!
“是在上交稅務部門的合同上寫售價每平米1萬元嗎?”
“對啊,我們另外再簽一份實際銷售價合同!
“這樣會不會出問題?”
“不會的,我們常常這么做,從來沒出過問題!毙O很有信心。
記者又走訪了北京西單、崇文門、朝陽門等區域多家房屋中介公司的門店,幾家店均表示,簽陰陽合同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絕大部分買房人都會以此來避稅。
朝陽門附近一家門店的店長告訴記者,買一套二手房,買房人要與賣房人、中介公司簽訂存量房買賣合同、居間中保合同、過戶按揭代理合同和授權委托書這四份協議。陰陽合同的貓膩就藏在存量房買賣合同中。
為了解釋清楚,該店長向記者出示了兩份已經簽好的北京市存量房買賣合同,其中一份有封皮且有交易編號,已經通過了房屋土地管理局的審核,上面的價格是政府指導價;另外一份則沒有封皮,里面寫的價格才是真實的成交價。
按有關規定,買賣二手房要交的稅包括契稅、印花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等,其中重頭的是營業稅。如果賣出的二手房購入還不到5年,賣房人須繳納買賣差額5.5%的營業稅。既然稅費主要由賣房人負擔,為何買房人會對陰陽合同趨之若鶩?
“簽合同之前賣方就說了,所有稅費都要我來負擔,否則不賣!崩钆康莱隽似渲性。
李女士的說法得到了不少中介的證實。朝陽門那位店長就表示,雖然理論上主要的稅費都由賣房人繳納,但他們基本都會要求買方承擔。消費者已經付出了高額的房價,還要承擔數額不少的稅費,自然會選擇簽陰陽合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