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端:拿什么貢獻給客戶
如果說中國在理財服務中端市場是規模與品質倒掛的話,那么在高端市場,與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外資私人銀行相比,用“稚嫩”來形容中資金融機構的地位似乎并不過分。歐美傳統的私人銀行專門面向富有階層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從其子女繼承遺產開始到接受教育、打理繼承財產,協助接管企業、運營企業,一直服務到他們又老又病,辭世前安排自己的遺產。在這一過程中,私人銀行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規劃投資等服務,并可根據客戶需要提供特殊服務,如通過設立離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為顧客節省稅務和金融交易成本。因此私人銀行服務往往結合了信托、投資、銀行、稅務咨詢等多種金融服務。
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在歐美已有幾百年歷史。迄今,全球私人銀行形成兩大陣營:一則以瑞士為代表的老牌傳統私人銀行;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新型私人銀行。
瑞士的私人銀行遍地開花,以歐洲客戶為主,充分尊重隱私,承擔無限責任,提倡持續性增長,是典型的古典私人銀行。成立于1796年的百達銀行(Pictet Cie)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客戶名單中歐洲上流社會最知名、最富有的家族比比皆是,所管理的資產額超過2000億瑞士法郎,成為專注于頂尖服務的私人銀行代表。瑞銀集團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居全球銀行之冠,達1萬億美元。
與瑞士的私人銀行相比,美國的私人銀行大多屬于綜合性大銀行,更為注重全球化。根據倫敦財富管理研究機構Scorpio公司的排名,2004年前十名私人銀行中,美國占了四席。美林集團以“家族理財室”方式服務的客戶群體已經非常龐大;花旗的公開資料顯示,其私人銀行部門在紐約、倫敦、日內瓦、新加坡、香港、洛杉磯等地設立了投資中心,將全球超過2.5萬個最成功的家族攬入懷中。
面對潛力巨大、利潤豐厚的中國財富管理高端市場,外資私人銀行毫不掩飾其覬覦之心。渣打銀行全球尊尚個人銀行集團總監胡美霞稱,“亞洲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渣打銀行計劃在未來12-18月內增招850位客戶經理,其中一半服務于大中華區。而且,渣打銀行將在中國內地、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印度和阿聯酋全面升級“優先理財”業務。
然而,正當這些外資私人銀行準備在中國大干一場之際,次貸危機使得他們跌入谷底,甚至面臨國內私人銀行客戶的信任危機。相關調查顯示,中國70%左右的高凈值人群對外資私人銀行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為了資金安全,部分人士從外資銀行撤資或正考慮撤資回中資銀行,另一些表示在近兩年的局勢下,不會再考慮使用外資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這對于中資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市場機遇。
莊瑞豪認為,這樣的機遇可能并不會持續太久,對外資銀行持完全否認態度的客戶畢竟是少數,近半數仍然會抱著更謹慎的態度繼續關注,他們中的許多表示在大勢不好的情況下會持續觀望,而長期來看仍然考慮選擇外資銀行。“當金融風暴的影響逐漸消退之后,外資銀行存在改變當前局面,繼續擴大客戶群的機會。”莊瑞豪認為,這前后的時間差約為兩年—目前略傾斜于中資銀行的競爭天平在兩年左右很可能會重回平衡狀態。因此,對于中資銀行來說,如何把握時機,利用這個時間窗口奠定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顯得尤為緊迫與重要(圖8)。
然而,與這些成熟、咄咄逼人的外資私人銀行相比,國內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顯得十分稚嫩。2010年9月29日,中國農業銀行(2.66,-0.02,-0.75%)私人銀行部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宣布正式成立,至此,國有四大行全部進入私人銀行業務領域。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關管理經驗,且受制于監管政策,中國私人銀行業務品種僅限于收藏、理財等單一品種,與國際高端私人銀行能提供的服務相距甚遠。2010年9月,工商銀行(4.33,-0.03,-0.69%)私人銀行部推出的期酒業務,因銀監會的相關規定而緊急叫停。更為重要的是,國內目前極度缺乏私人銀行服務人才。如巴克萊銀行認可的私人銀行業務人選是“具15年以上資歷,親身體驗過經濟景氣循環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專業顧問才能獲得客戶信任。
中外私人銀行的幾近缺失,使得國內私人銀行業務在短期內步入發展的真空期,將遠遠落后與中端市場的增長。私人銀行業務的“蛋糕”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只能是“聞其香而不得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