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的劇烈波動使得許多人常常感到不安。最近幾年,有一群學者開始針對人們面對投資時的行為與其心理層面進行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或許能夠幫助人們更容易獲得投資成功。
規避虧損的心理
一般人投資的時候,往往不愿意承認虧損。看看下列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剛得到一筆1000元的獎金,同時面臨兩種選擇:A.確定多得到500元;B.你擲一個錢幣,出現正面的話,你可以再多得到1000元,出現反面的話,得不到任何錢。此時,你會選擇哪個方案?
問題二:你剛得到一筆1000元的獎金,同時面臨兩種選擇:A.確定要損失500元;B.你擲一個錢幣,出現正面的話,你損失1000元,出現反面的話,你沒有任何損失。此時,你又會選擇哪個方案?
你對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不相同的,但從純粹數學的角度來看,在這兩個問題中,不論你是選擇A還是B,最終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期望值是相同的。理論上來說,如果調查的人數夠多,應該會有大約一半的人選擇A,另外一半的人選擇B。但是,實際的研究結果卻不是如此。
在上述的兩個問題中,大多數人面對問題一時,都會選擇A,因為A確定可以得到1500元,而比較不愿意選擇較不確定的1000元。
但是當面對問題二,在虧損中做選擇時,卻又會有不同的思考了。因為選擇了A,代表確定要虧損,大多數人此時就會選擇B,因為至少還有一半的可能避免虧損,這就是規避虧損的心理在作祟。
再看看下面的例子。假設你有兩種投資的資產,其中資產A目前在賬面上已經獲利20%,而資產B目前在賬面上是虧損25%。你現在需要用到一筆錢,因此需要將其中一個賣掉,你會賣掉哪個呢?相信你跟多數人一樣會選擇賣掉資產A。人們心里的估算是這樣的:因為賣掉資產A表示可以獲利20%,而資產B目前是虧損的,只要沒有賣掉,這個虧損就不算實現,將來還是有機會漲回來。
沒錯,聽起來很合理,這也是多數人的實際選擇。但是我憑借10多年來從事投資顧問工作的經驗,認為,通常這樣的選擇到最后會發現是錯誤的。因為往往資產A會在賣掉之后繼續上漲,而資產B沒有如預期漲回來,反而可能繼續下跌。人們規避虧損的心理,使得許多人會將手中表現良好的資產太早出售,而表現不好的資產卻持有太久。這就是規避虧損的心理影響了人的選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