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錯誤決策后悔不已
財務心理學提出的另一個觀念:后悔理論。后悔理論指的是,對于曾經做了一些錯誤的投資決策感到后悔。
例如,買了一只股票之后,沒多久就虧損嚴重;或者是曾經想買一只股票,遲遲沒有行動,不久之后卻看到該股票一直在上漲。有了這樣的經驗,就會影響到其后的投資決策。可能為了避免再次后悔,下一次當他再次認為某只股票值得投資時,往往會不仔細考慮就貿然買進。也有可能是因為害怕再次后悔,面對一個已經虧損嚴重的資產,遲遲不愿意賣掉,因為這樣做可以延后決策的痛苦,但在未來卻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
專家說,當投資人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出現一兩個小原因就做出決策,因為太多的資訊反而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把不相關的事情牽扯在一起
學者發現,一般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會習慣參考某個事情,不管這個事情與該決策是否真的相關,這種心理叫做掛鉤。
美國曾經有位教授在課堂上做了一個實驗:他讓所有的學生猜一猜,聯合國中有多少成員國是非洲國家。在同學猜測的時候,教授同時會轉一個輪盤,這個輪盤上有1-100的數字。經過幾次對于不同群體的學生所做的實驗,結果顯示,當輪盤出現比較大的數字時,學生平均猜測的數目也會比較大;當輪盤出現小數目時,學生猜測的數字也就比較小。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投資決策上。經常有一些投資顧問公司會發表他們對于某些股票的目標價格的看法。雖然這個資訊與實際股票的狀況無關,但是人們還是會將此價位跟實際的投資行為掛鉤,認定該股票一定會上漲到那個價位。另一個例子是,人們手中的某個股票可能已經產生虧損,但仍然不愿意將股票賣掉,因為他們把當初的買進價格與股票的“實際”價值掛鉤在一起,因此就一廂情愿地認定,股票一定會再漲回當初買進的價位。這些都是掛鉤心理所產生的影響。
掉入大眾效應的陷阱
另一種常見的心理就是,掉入大眾效應的陷阱中,特別是在股市上漲的末期。大眾效應是很難避免的,因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都告訴我們,跟著人群走通常比較安全,而一個人是危險的。但是投資要成功就得和大眾相反,跟著人群反而是錯的,
人們的心理會有許多反應影響著我們做決策,尤其是投資決策。了解這些反應是很重要的,這能讓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更能三思而后行。有些反應真的是不容易克服,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機制,來避免我們落入這些心理因素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只要你能夠謹慎的讀完本章,并確實執行我所提出的建議,相信你已經比市場上的多數人更具備成功的條件,也更有機會在未來的投資上,享受豐碩的成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