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學生也擺地攤
在這群古玩賣主中,以年輕人居多,其中不乏手拿本科文憑的大學生。黃杰(化名)就是一名畢業2年的大學生,在大學主修歷史專業,畢業后不想當老師,也不想進乏味的研究所。出于對古文化的愛好,他選擇在別人看來“犯傻”的職業,丟下“鐵飯碗”在朝天宮擺地攤。
當記者問及他為什么賣玉時,他直言不諱:在學校學得就是歷史,對這方面也算有點研究,而且以前的文學史老師是個懂玉的行家,家里收藏著很多的玉石,受老師的熏陶喜歡上了古玉,他邊說邊拿起1個玉鐲,向記者介紹起來,從這個鐲子的切工,色澤,紋路再到它的年代,說得有板有眼。
他坦言:興趣是一方面,但也有自己的目標,希望在近2年內在南京安家落戶,不想再租房過漂泊的生活了。
3、地攤富翁中老頭最多
朝天宮古玩市場老頭老太很多,他們是九十年代中期一塊破布起家,現在是有房有車,身家數百萬。有一位陳姓老先生年輕時是個愛收藏書畫的玩主,齊白石、徐悲鴻的諸多真跡他這里都有,現在老了,也就是雙休日在這里擺擺攤,純粹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做做,打發時間,會會識貨的玩友。
舊書攤的特點就是舊,在陳老先生的書攤上,已經書頁泛黃,不能翻動的書比比皆是,然而就是這些書有很多人來光顧。老者對記者說道,這些舊書都是自己的寶貝,都是自己年輕時費盡心思淘過來的,當然了,這些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藏品,許多自己最為鐘愛的書,他是不會拿出來輕易示人的。但是如果碰到真正識貨的藏友,他也是會抱著“奇文共欣賞”的心態,與他們一起探討與分享,從中獲得樂趣。
一般他們是不會主動開價的,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喜歡的隨便看看,你給個價。”然后介紹一番自己的寶貝,當年多少價在哪買的,有誰誰的簽名,憨憨的笑容是一直掛在嘴角邊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