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份最新的抽樣調查中,有8.84%家庭炒股。其中,盈利的家庭僅占22%,這意味著高達78%的炒股家庭“白忙活”。
從某種意義上,這與人們所說的“二八”法則比較接近。
這份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13日發布的全國首份《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在有效樣本中,家庭對股票市場的參與率為8.84%。其中,炒股盈利的家庭占22%,盈虧平衡的家庭占22%,虧損的家庭比例達56%。可見,高達78%的炒股家庭沒有從股市賺錢。
這份報告由32個調查小組、343人次,經過對全國25個省、80個縣(市)、320個社區(村),8438份有效樣本的科學分析形成。
中國并非全民炒股
報告顯示,中國家庭對股票市場的參與率僅8.84%,所謂“全民炒股”的結論并不成立。對收入的調查也“顛覆”了傳統上對中國居民高儲蓄的認識:數據顯示,中國高儲蓄的原因不在于消費動機不足,而是廣大民眾沒有足夠的收入,因此現行促進消費的政策效果不大。
數據顯示,家庭金融資產中,無風險資產占比更高,股票資產占15.45%,遠低于銀行存款和現金,基金為4.09%,銀行理財產品占2.43%。家庭對股票市場的參與率僅8.84%。報告認為,這些數據表明,所謂“全民炒股”的現象并沒有得到體現,中國百姓仍是風險厭惡的群體。
學歷高 愛炒股 不穩賺
報告顯示,學歷與股市參與率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戶主沒有上過學的家庭股市參與率為0.47%,小學1.44%,初中4.9%,高中10.53%,中專17.61%,大專23.57%,大學本科30.66%,碩士研究生43.66%,博士研究生29.17%。
但是,高學歷卻與炒股賺錢沒有必然關系——沒上過學炒股盈利的占33.33%,小學文化炒股盈利的占37.04%,初中文化這一比例則為9.84%,中專/職高20.59%,大專/高職25.4%,大學本科19.31%,碩士研究生22.22%。
炒股賺錢是一個經驗累積的過程。在調查的炒股家庭中,在戶主為青年的家庭中,炒股盈利占16.14%;在中年家庭中,炒股盈利的占23.71%;老年家庭中炒股盈利占比達到30.30%。這意味著,隨著年齡的增加,炒股賺錢的比例呈增加的態勢。
房奴不是“傳說”
在有效樣本中,有7566.17個家庭擁有自有住房,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9.68%。自有住房擁有率農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區高于東部地區。
“有20%以上的家庭為了購房而貸款或借款;貸款的金額是家庭年收入的數倍、數十倍,對于收入特別低的家庭而言,甚至是幾十倍;大部分家庭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還清貸款。”
由此可見,“房奴”在中國的確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