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在2006年大量招兵買馬之后,KPCB的中國投資并沒有由原先的華裔團隊領軍,而是由賽富投資前合伙人周志雄和華盈基金創始人兼總裁合伙人汝林琪共同打造凱鵬華盈品牌。 對此,約翰多爾解釋說:“KPCB在美國硅谷的幾位中國背景合伙人非常優秀,也很有經驗,但是如果想給中國本土市場上的創業者提供最好的服務,我們需要的是像Tina(汝林琪)和Joe(周志雄)這樣在本土市場非常有經驗的領軍人物來做這件事情。他們不僅僅是業績卓越的投資專家,更是一支創業的隊伍。” 同樣,鮑康如也向記者表示:“我們雖然已經在硅谷開展風險投資業務35年,但進入中國市場后將失去這一優勢。KPCB需要尋找曾經在中國本土獲得成功的投資者。” 周志雄和汝林琪兩人都是在1999年進入中國創投領域。汝林琪投資的知名企業包括阿里巴巴、璽誠傳媒、百度、分眾傳媒和華友世紀等;周志雄則在賽富期間參與了盛大[創業網 http://www.fswenwen.com]網絡、橡果國際、ATA、世芯電子、銀聯商務及環球雅思等眾多投資。 KPCB比其競爭對手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進入中國晚了整整兩年,但約翰多爾并不覺得遲。“中國的經濟永遠在那兒,而且會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抱著開放的態度,不斷來到中國,同中國企業家、風險投資人以及各方面人士溝通和了解,抱著開放和謙卑的心態來了解中國市場。我們經過深思熟慮以后覺得,現在正是一個最好的時候。”
“第五種模式”
在KPCB正式進入中國的一個月前,沃頓商學院就刊登了其教授肯特斯邁特斯(Kent Smetters)、安德魯邁特里克(Andrew Metrick)與KPCB合伙人塔史萊就進軍中國風險投資[創業網 http://www.fswenwen.com]市場模式的對話。其中,塔史萊總結出了美國風險投資基金(VC)進軍中國市場的四種模式,即旅行者VC采用的“沒有領導者”模式、雇用初級創投人士的“烤鰻魚卷”模式、由GP(普通合伙人)變身LP(有限合伙人,即投資人)的“北京烤鴨”模式以及“連鎖店”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