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制造 并購重組大潮迭起
賽迪顧問《2007-2008年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發展研究年度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延續自2005年以來的景氣周期,年產值持續增長,貿易總額穩步攀升。從產業結構來看,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依然呈現“散、差、亂”的局面,但隨著汽車零配件企業兼并重組逐漸深入,企業整合效果明顯;同時隨著全球采購的進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滲透,如何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實力,提高產品全球競爭力成為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核心目標。
隨著汽車產業的進一步成熟,整車利潤越來越薄,零部件成為各大整車廠商必爭之地,相對分散且不成規模的零部件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也開始山雨欲來風滿樓,而2008年2月14日WTO對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政策的一紙裁定也勢必加大相關兼并重組的力度。
之前包括整車、零部件在內的汽車制造企業,一直是產業資本的守護地盤,其他資本鮮有機會進入,因為進入這些領域通常需要很大的資金量,從而令相關的財務資本望而興嘆。然而最近幾年,隨著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以及私募股權基金勢力的日漸雄厚,汽車零部件開始進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為代表的財務投資者的視野,并開始試探性進入。例如,國際零部件集團公司就被一家私募股權基金看重并投資,之后經過幾番整合重組,最終該公司已然進入行業30強。
國內零部件投資較早一案則是由弘毅投資操刀的,其投資的對象是當時的濟南汽車配件廠,時間為2005年6月。在國內汽配領域,濟南汽車配件廠的氣門和挺桿赫赫有名。據其內部人介紹,該廠創建于1956年,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發動機氣門和氣門挺桿專業生產廠。該廠生產的山河牌氣門,是中國質量協會用戶委員會首屆評定的100家用戶滿意產品之一。此外該廠還生產車用空壓機、油封等七大類300多個配件,產品為一汽、東風、上海大眾、神龍富康、天津豐田、北京吉普等全國主要的50余家汽車廠、主機廠配套,國內主機市場配套占有率達35%以上,曾是2003、2004年度全國百家最佳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之一。但由于受體制所限,當時處于微利狀態,發展不景氣,最終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被弘毅投資收獲。重組后的企業更名為濟南沃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200萬美元,目前董事長是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該公司未來的規劃是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國際汽車零部件市場。
弘毅投資并非第一個吃螃蟹的,早在2005年1月,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廣州科技創業投資、深圳達晨創業投資等三家投資公司就共同投資了廣州市科密汽車制動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科密制動為科密集團五大產業之一,由ABS事業部、緩速器事業部組成,專門從事汽車制動技術領域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據介紹,科密制動具有行業領先的自主研發、設計及生產能力,主導產品有汽車ABS防抱死系統、盤式制動器、電渦流緩速器、無石棉剎車片等高科技汽車制動零部件產品。
這個案子不久之后,即2005年3月,零部件領域又一個投資案誕生,就是KPP機構1億美元投資了亞新科集團。亞新科集團成立于1994年,正值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之際。據悉,該公司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獨立的零部件制造集團之一,年銷售額4億多美元。
2008年,投資汽車零部件的案子會越來越多,因為不少實力雄厚的投資機構正想法設法,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到零部件領域。同時,隨著一些有資本實力支持的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零部件行業內的并購重組大潮就在眼前。
來自行業內的信息顯示,國內零部件工業經過50年的發展,未來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生產格局從“大而全”走向分層次的專業化分工;配套市場從市場單一走向市場整合;發展模式從簡單依附走向全球采購;資本結構從國有一枝獨秀轉向多種形態并存。
這四大趨勢表明,汽車零部件正在成為最有發展空間的行業之一,由此將引發各路資本更加兇猛的追逐,特別是那些已參與到全球化采購系統中的零部件企業,更將受到來自全球資本的青睞,最終呈現出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資三足鼎立,多種資本形態并存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