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引發的首次狂熱以及隨之而來的挫敗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時間,但現在,為了尋找下一個Facebook、Groupon或Twitter,又有大批風險投資開始進軍互聯網創業領域。
有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球有超過50億美元風險投資流入了年輕互聯網企業的腰包。
盡管與當年的互聯網泡沫相比,這一投資規模并不算大,但照此發展,2011年的總額有望成為自2000年以來,資金規模最大的一年。彼時,全球科技創業企業一年獲得的投資總額高達550億美元。
最近的狂熱與上一次互聯網投資狂潮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很多創業企業依靠“概念”而繁榮,他們并未發布網站,但卻引發了許多潛在支持者對熱點領域的競相投資,例如由Facebook和LinkedIn定義的社交媒體領域。
像美國專業軟件提供商CEO克萊拉·施這樣的企業家受到了比上次更高的關注,而且開始談論如何挑選潛在支持者。她說,她已經融資300萬美元,這些錢都是主動找上門來的。
“說實話,我們并沒有考慮融資,但現在既然主動送上門來,我們可以敞開大門。”克萊拉·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羊群效應所引發的投資行為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又一次互聯網泡沫正在形成,尤其是當分析師給予Facebook和Groupon的私募股權融資估值分別高達700億和150億美元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