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山傳出籌備上市的消息,而據報道,九華山和五臺山也在積極準備登陸資本市場。佛教名山卷入“圈錢”大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爭議。
四大佛教名山齊聚資本市場?
普陀山官方網站的一條消息顯示,普陀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5月30日在普陀山碼頭舉行,這家公司作為普陀山旅游服務資源整合的擬上市主體,成立于3年前,已經開展了從擬定上市方案到資產整合等大量的上市前工作。
謀求上市融資的佛教名山不只是普陀山。去年7月份,山西忻州市有關領導就曾公開表示,五臺山的上市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兩年內實現。而管理九華山景區的安徽九華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更是曾于2004年以及2009年兩度上會,卻均未獲準通過。據有關媒體報道,雖然兩度受挫,但九華山的上市之路依然在堅持。
相比較而言,另一佛教名山峨眉山就幸運多了。早在1997年,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經在深圳主板掛牌上市,享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好處。受到普陀山擬上市消息的影響,峨眉山2日股價一度盤中飆升超過5%。
佛教名山謀上市引熱議
“四大佛教名山或將齊聚資本市場”,這樣的未來圖景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
不可否認,地方政府在這些佛教名山上市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在上市目的的表述中,地方政府往往打出更好地保護當地文化和開發旅游資源的旗號。山西忻州市有關領導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五臺山上市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利用金融資本手段實現低成本擴張,更好地保護開發,并整合其他優勢資源,將其變成財富。二是通過上市弘揚五臺山的精神文化,把旅游文化產業推向資本市場,使其傳播更遠。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峨眉山、普陀山等佛教名山上市都是以旅游公司的形式,實際上打的是旅游牌,同時享受了宗教盛譽的紅利,但并沒有把核心的宗教場所打包,所以在本質上和其他的旅游概念股差別不大,主要是公眾在心理上難以接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