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形勢嚴峻,但樂觀者依然有之。
鼎暉創投合伙人黃炎指出,“雖然大家說資本市場很冷,但是發出去還是多少倍……中國資本市場我們認為很有希望。”
黃炎并指出,海外市場方面,中概股的一些事情確實使美國投資人受到一定的傷害,需要一定的修復時間,“但投資行業記憶是非常短暫的,所以我認為看兩年的時間(消化)我是非常樂觀的。”
而另一些不愿意一味等待的機構正籌謀另辟蹊徑。
在NEA全球合伙人蔣曉冬看來,并購應是行業“蟄伏”期獲取回報的優質渠道。他表示,NEA在2011年退出了幾個項目,加起來有1.1億多美金回流,全部是通過并購或者部分并購退出,沒有一家是上市退出。由于企業持續盈利,NEA獲得“相當不錯的回報”,“如果真正沖出去(上市)了,對我們來講回報不見得那么好,至少在去年資本市場的環境和條件下。”
“提倡有做孫子的心態”
倪正東指出,今年和明年對中國的VC和PE而言都是比較差的時期,“不管是政治原因還是經濟原因,今年明年都不是好的退出年份。”
這個預判同樣得到了黃炎的認可,在他看來,從經濟周期的規律來看,2014年或將是VC和PE行業回報轉好的時機。
但熬不過寒冬的機構必然面臨行業洗牌。避免被淘汰的變革之路在何方?
黃炎表示,現今已不能依靠市盈率增加和企業簡單成長的模式,而應更多關注一些早期的機會。“這是考驗真正風險投資GP很重要的一環,比較典型的硅谷模式的VC,考驗你對大趨勢的判斷,提早進行布局。另外如果你在大趨勢上沒有追上,你怎樣在一群賽馬里面找到黑馬呢?”
紅衫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則談及心態面的調整,“如果說做企業家要做孫子的話,我感覺做投資人更應該提倡有做孫子的心態和精神……在中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要做好投資就是服務好被投企業,從各個角度給他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果增值部分可以提升上來,在年回報里面增加5%到10%,這就是我們做了該做的工作,這就是(盡了)LP把錢交付給我們的責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