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判斷在市場中得到驗證,當中國環境基金的投資獲得回報時,葉東的內心被這一產業市場強勁的發展趨勢深深地震撼了。對葉東來講,這是很奇妙的個人體驗。他涉身其中,強烈地感受到外部環境的變化和人們心理的變化。他說:“環境投資的興起,是從一批早期對環境、對資源保護有主動覺悟的人開始的,比如像中國環境基金2002、第二期中國環境基金2004的投資人就是這樣一批有主動覺悟的人。而現在,很多不了解清潔技術Cye.com.cn市場的人,不管他是主動還是被動接受環保意識的,也都加入到這個領域當中。環境投資已經變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能動量,促進社會各界環保意識的強化。從國外到國內,從業內到業外,從創業者到投資者,掀起了颶風般的心理體驗。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其他領域或產業,能夠像清潔技術和能源環境領域一樣,對人類的未來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這不是互聯網可以比擬的。如果我們把所從事的這個事業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觀察思考,油價飛漲,氣候變化,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受阻,股票下跌,房地產拐點等等,這些都在傳遞一個重要信息:21世紀的人類,如何改變過去的生產方式和消費習慣,使地球資源能夠支撐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命題,已經超出了簡簡單單的投資范疇。實際上,它是影響人類的消費觀和發展觀的一場革命。”
他非常自信地說:“根據我的經驗和體驗的判斷,由于中國人均資源量比較欠缺,在國際大的環境背景趨勢下,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而言,發展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生態農業和水資源等,都有著巨大的市場。10年后,或許用不了10年,也可能就5年,中國清潔技術領域會變成風險投資最大的市場。就像2000年風險投資掀起的互聯網熱浪一樣,10年之后,人們一提風險投資,就會想到清潔技術。”
只要是沒有人做的事情,做起來肯定不容易
置身于清潔技術最前沿的青云創投團隊,一方面他們對能夠率先選擇并親身參與這場保護環境的革命,親身經歷整個世界的變化、產業的變化、人類消費觀和發展觀的變化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們為能夠在這個被廣而闊之的迅速傳播、在更高形式上被大規模運轉、被越來越多的世人所接受的清潔技術領域做更多的事情而感到驕傲。
葉東謙虛地說,青云創投只是在不為人知的恰當的時候做了恰當的事情。在這個市場剛剛萌芽的時候,率先撬動了冰山的一個小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冰山被撬動的部分正在迅速擴大,他們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內心體驗和對這個市場的深刻理解。
7年前,葉東推出了一個基金投資運營模式,即用風險投資的盈利模式在中國市場運作原本認為非盈利的環保投資,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重底線的有效結合。應該說,這個理念的推出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創新。因為當時中國的環保產業主要是靠政府的補貼推進的,根本談不上盈利。
7年后,我們看到,他們運用這一模式取得的實際投資回報已遠遠高于其他領域。
時下說“創新”一詞很時髦,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金融機構等都在頻繁使用,但是,創新的真正意義在哪里?什么樣的創新生命力最強?這是值得思考的。在多次采訪青云創投團隊之后,從他們鍥而不舍地創新實踐中,《國際融資》記者感到,創新的真正意義應該是能夠對體制、對行業的變革產生深遠的影響,且具有可持續性。只有這樣的創新,才能彰顯昂揚的生命力。但是,從中國當下回望,并不是所有的創新都具備了這樣深刻而持久的內涵,很多僅僅是一種短暫的時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