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到了,投資就會像爆米花一樣不停地爆
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召開,會議提出并通過了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21世紀議程》,要求各國根據本國的情況,制定各自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和對策。
我國政府積極應對環境變化。
1994年7月4日,國務院批準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環境保護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1年北京奧組委向國際奧委會提交了一份厚厚的申辦報告。其中,“綠色奧運”是北京在申辦奧運會期間做出的鄭重承諾。
上世紀末,由德國和日本提出的循環經濟概念和實踐被介紹到中國。經過環保部門和許多專家學者的幾年倡導,循環經濟從一個陌生概念上升為指導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原則和戰略,無論是內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的發展。2003年1月1日中國正式實施的《清潔生產促進法》,首次提到發展Cye.com.cn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之后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節約能源法》(2008)和2004年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也都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要求。2005年3月,胡錦濤主席提出,要制定《循環經濟法》;同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循環經濟法》列入立法計劃,并責成全國人大環資委起草;《循環經濟法》草案經過兩次審議,有望近期出臺。
2005年,國務院發布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綱領性文件——《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發展循環經濟成為“十一五”的重大戰略任務。
從2004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環保總局成立了綠色GDP聯合課題組,中國從此建立起綠色GDP核算。
2004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第一次鮮明地提出和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命題,并把它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5項任務之一提到全黨面前。
2005年6月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具體落實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這是第一次把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遠期目標、近期具體工作安排、政策體制建設及協調保障機制等作為系統整體提出。
2005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其中提到: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環境問題,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
2007年6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出臺,國務院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國家方案》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把應對氣候變化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結合起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地區規劃,努力控制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