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24字期望”巧合的是,8月14日創業板第一屆發審委成立大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也對發審委委員提出了“24字箴言”,即:弘揚正氣、廉潔自律、金錢有價、人格無價、名譽受損、追悔莫及。
“在審核過程中,發審委能不能公平、公正,能不能敬業、專業,直接關系到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關系到創業板市場的長遠發展。”尚福林言辭懇切。而在此前一天,證監會就召集擬聘任委員召開了“預備會”,對將要進行的發審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而最新信息顯示,除了領導的頻頻告誡,證監會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發審委的監督和約束機制,比如制訂《關于加強發審委委員監督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強化對發審委委員的監管。
“現在實行問責制,比如發審會審核意見與表決結果有明顯差異的,證監會可以要求所有參會發審委委員分別做出解釋和說明。”一位主板發審委委員對本報記者說,同時還有關聯關系時應回避、舉報監督等機制。
實際上,從2003年第六屆主板發審委開始實行“專職委員坐班制”以后,發審委的工作紀律日益規范。比如要求委員必須撰寫工作底稿,提出明確的、有依據的審核意見,并在工作底稿上簽字提交證監會保存備查;表決方式也由原來的無記名投票改為記名投票等等。
創業板發審辦負責人也介紹說,目前相關規則中有一條提到,發審委委員要客觀、公正、獨立地履行職責,不要受外界干擾。比如審核過程中有人打招呼、說情、送禮,影響公正執行審核義務,委員有責任有義務向相關部門報告,同時對需要回避的事項要求予以回避。
“大家一定要嚴守相關紀律,嚴守發審委工作程序,嚴守工作秘密和商業秘密,努力使第一屆創業板發審委成為嚴謹規范高效的發審委。”尚福林一口氣在創業板發審委成立大會上提了四個“嚴”字。
嚴防“監管套利”
“嚴”字當頭,除了因為創業板推出順利與否關系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進程,更因為創業板發審委委員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發審工作涉及到眾多方面的相關利益。
比如,此前主板IPO暫停導致的排長隊狀況,就讓部分企業為了“抓進度”轉而申報創業板。在此前的相關培訓會議上,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明確表示:對從中小板轉過來的企業,要評估其是否適合創業板。
而從目前證監會受理的申報企業情況看,的確有部分是從中小板撤下來“轉板”的公司,如將于9月17日上會的神州泰岳軟件公司就是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