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家高速成長的企業,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資本伙伴。
關鍵時刻:隨著Facebook的快速發展,最初50萬美元的投資已經遠遠不能支撐公司的前進,馬克·扎克伯格需要為公司尋找新一輪融資。
關鍵抉擇:雖然未簽署任何文件,扎克伯格曾經在較低價格與《華盛頓郵報》達成一個買賣協議,但同時,阿克塞爾合伙風險投資公司為Facebook同樣的股份提出了兩倍于《華盛頓郵報》的報價。
應對策略:雖然阿克塞爾注資進來,會比《華盛頓郵報》插手更多事務,但Facebook還是決定盡量籌集資金,因為這將預防Facebook出現赤字或被迫向外借款。
策略結果:Facebook擁有了大量資金,可以建造出一些實質性的東西。不久之后,服務器搭建串聯完成,真正的成長逐漸起步。
根據美國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www.website-monitoring.com對Facebook最新數據的相關研究表明,如今在Facebook上,有4億用戶每個月至少登錄一次,而其中有一半用戶每天都會登錄;用戶的平均好友人數達到130人,平均每名用戶每月會發出8個好友邀請;同時有超過150萬家企業在Facebook上面設置活躍頁面。除此之外,Facebook每月上傳的圖片達到30億張,粉絲頁面總量達到53億個。Facebook在2010年的收入預估是12億美元,而明年預估是17.6億美元。短短幾年的時間,Facebook成為了美國第一大社交網站。
創建于2004年2月的Facebook,最初是靠Paypal聯合創始人彼特·泰爾資助的50萬美元創辦的。隨著公司的發展,起先的投資遠遠不能支撐Facebook的快速前進,考慮融資也就成為不得不計劃的事情?墒菐啄昵,對于當時只有20歲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而言,由于Facebook羽翼未豐且仍處創業階段,在如何選擇風投并獲得資金方面,其所面臨的壓力不言而喻。2005年2月,包括4家大型科技公司、12家風投和《華盛頓郵報》都曾向Facebook拋出了橄欖枝。隨后,維亞康姆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沃爾夫(博客)甚至也與扎克伯格舉行會談。不過扎克伯格拒絕了上述所有公司的要約,而最終選擇了位于帕洛阿爾托的阿克塞爾合伙風險投資公司。
《華盛頓郵報》,最初的理想融資對象
扎克伯格正式推進為Facebook融資的想法,要追溯到他和《華盛頓郵報》的第一次接觸。克里斯·馬是華盛頓郵報公司收購和投資部門高級經理,在女兒的極力建議下,2004年年末,和一名同事坐飛機前往加州親自拜訪Facebook,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2005年1月份,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前總裁肖恩·帕克也飛往華盛頓,在《華盛頓郵報》的辦公室繼續商討兩家公司是否有可以一起合作的方式。
就在與克里斯和他的同事們會談的過程中,出乎扎克伯格和帕克的意料,《華盛頓郵報》公司首席執行官丹·格雷厄姆也加入了他們的會談。格雷厄姆是美國商業界的一位知名人物,也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控制《華盛頓郵報》的格雷厄姆家族中的一員。扎克伯格向格雷厄姆說明了Facebook的情況,格雷厄姆認為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商業點子。
溝通的過程中,扎克伯格也被格雷厄姆做生意的理念深深打動。他表示許多風險投資公司雖然一直在接觸Facebook,但他確實不想接受風險投資的注資。因為他不想按照一整套硅谷公司的模式來操作:接受風險投資注資,試著把公司上市,或是飛快地把公司賣掉,按照加速的時間標準引入專業管理模式。但《華盛頓郵報》與這些科技公司完全不同!度A盛頓郵報》長期專注新聞報業,而且對《華盛頓郵報》這個品牌和其擁有的公信力極為專注。就在此時,扎克伯格開始認真考慮進行新一輪融資,并且期望《華盛頓郵報》能夠注資,而格雷厄姆可以成為合作的伙伴。
隨后的時間,與《華盛頓郵報》的商談加速進行。《華盛頓郵報》專門派遣了一個人數較多的代表團前去進行具體的接洽。《華盛頓郵報》網絡在線部門的總經理等加入了代表團一行,包括新任命的首席執行官卡羅琳·利特爾以及主管財務和商業拓展的副總裁。
而就在Facebook正式打算尋求融資的風聲傳出時,硅谷中那些貪婪的投資公司的胃口馬上被吊了起來。打聽消息的人鋪天蓋地涌來,Facebook的電話響個不停。羅恩·康韋,硅谷中關系網最多的人之一,一個老練的天使投資者,他就曾向帕克建議應該去找哪些人談,應該怎么談。同時他也向已經在硅谷扎根的公司和主要風險投資公司發出電子郵件介紹函。
不過到2005年的3月底,Facebook與《華盛頓郵報》的商談仍在繼續進行,并沒有受到太多其他投資公司誘惑的干擾,只是維亞康姆公司突如其來地加入了投資者競選行列,并表示有興趣以大約7500萬美元買下整個公司,希望把Facebook與全球音樂電視網合并。這讓人覺得出乎意料。不過這一序曲證明了Facebook所吸引到的“狂風浪蝶”實在太多。如果扎克伯格接受了那個競價,就相當于一年掙了3500萬美元。但他不為所動,他不愿意賣掉Facebook。不管怎么說,這樣一個競價掀起的波瀾過了好一陣才平息。
不過此時,帕克卻故意使《華盛頓郵報》方面了解到維亞康姆的競價。在幾輪討價還價過后,2005年3月底,這家報業公司寄給了Facebook一張條款說明書,上面的交易條件十分優厚。它將注資600萬美元以換取公司10%的股份,這樣一來, Facebook的市值將達到6000萬美元。以風險投資的行話來說:就是“事前5400萬美元”——意思是,注資前,其價值為5400萬美元。帕克很是興奮,這比他所期望的更好。
但帕克和扎克伯格并不著急。無論如何,他們認為還是有必要與《華盛頓郵報》再次討價還價!度A盛頓郵報》的談判代表們想在董事會中占有一席,但扎克伯格和帕克卻只愿意把這個席位留給格雷厄姆,其他人則免談。不過格雷厄姆覺得自己當時正全心全意投入到報社事務中,可能顧及不到Facebook的事務,反而會影響到公司發展。于是扎克伯格電話與他把事情討論清楚,并接近達成一項協議,這其中并不包括董事會的席位。但就在扎克伯格和帕克準備坐飛機去華盛頓簽署協議的幾天前,《華盛頓郵報》一個高層談判代表的父親去世了,這件事被耽擱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