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永輝超市號稱的135家門店,其中特許經營加盟的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85家,全部在福建省福州市。
另外,報告期內,永輝超市合計關閉了7家超市門店,其中,自有物業開設的福建省福清市橋溪店,經營面積9695平方米,于2008年12月18日開業,但一年多后2010年2月14日就停業。公司的理由是,橋溪店開業以來,每天的營業額平均在10萬元左右,無法長期支撐門店的運營費用。
而永輝超市絕大多數門店均靠租賃取得,隨著房地產價格漲勢迅猛,公司的租賃費支出也大幅增加,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其租賃費總額分別為6259.8萬元、9669.50萬元、17055.66萬元及12413.52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1.7%、2.01%及2.21%.
經營模式噱頭
“永輝超市是依靠‘農改超’發跡的。”一位接近永輝超市的人士透露,“‘農改超’就是將原有居民區內的農貿市場改造為超市,這是商業零售企業低成本擴張的捷徑,至少可以節省大量的前期選址費用,但‘農改超’是利益格局的再分配,沒有深厚的政府關系根本無法啃下這塊硬骨頭。”
事實上,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永輝超市更是將這種兼具農貿市場生鮮經營功能的超市,當作較難效仿的盈利模式,而對這種“永輝模式”,永輝超市同樣將之作為“新進入者很難與現有的參與者競爭,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盈利的基石”的獨特的盈利模式和核心競爭力。
“這樣的表述不敢茍同。”前述投行人士表示,“現在同時經營生鮮產品的大中型超市和賣場比比皆是。零售行業是我國最早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超市企業已經漸趨標準化和同質化,所謂的‘永輝模式’幾乎不存在差異化經營門檻。”
耐人尋味的是,永輝超市在招股書申報稿中表示,與其以經營生鮮為特色的超市不同,新華都(002264.SZ)主要經營百貨和超市,兩者在經營業態和模式方面存在差異。
然而,公開資料顯示,與永輝超市一樣大部分門店都在福建的新華都,其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生鮮類營業收入分別為36095.7萬元7、51660.6萬元、67339.24萬元和44443.21萬元,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21.98%、22.66%、21.66%、21.3%.
對比發現,雖然新華都的生鮮類收入占主營收入的比重,不如永輝超市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生鮮及加工類收入所占主營收入的61.84%、57.84%、57.69%和52.91%的比重大,但生鮮類一直是新華都主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占比基本穩定,而永輝超市的生鮮及加工類收入占比卻呈逐年下降趨勢。
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永輝超市生鮮及加工類毛利率分別為12.38%、12.80%、12.57%和11.68%,新華都則為8.43%、10.21%、10.14%、11.49%,前者不斷下降,后者卻穩步上升。
實際上,永輝超市與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國際零售巨頭、內資連鎖百強超市的經營模式,均已構成直接競爭。永輝超市亦表示,未來在開拓新市場過程中公司將更多地以大賣場為核心。這與國際零售巨頭、內資連鎖百強超市同質化。
“新華都和永輝超市都是福建的零售企業,兩家最具可比性,但兩家的經營模式并無區別,因此所謂的‘永輝模式’只是其制造市場賣點的噱頭而已。”上述投行人士認為。
一個與急速做大資產進行證券化相關的事實是,永輝超市資產負債率達66.22%,但行業平均為65.4%,而2007年至2009年,永輝超市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7.2%、17.88%、17.9%,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同期綜合毛利率卻為19.16%、19.87%、19.28%.
令市場擔憂的還在于,2008年7月31日掛牌交易的新華都,其上市前的2007年每股收益達到0.91元,但上市后的2008年和2009年逐年下降至0.71元、0.64元,而永輝超市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僅分別為0.2元、0.32元、0.39元、 0.21元。在上市前突擊擴張的永輝超市,是否也會重蹈新華都業績下降的覆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