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過去天使投資的概括狀況。但是,最近5年,硅谷天使發生了很大的變革。
近年硅谷天使的變革
(1)最佳天使機遇
近年來,創業的成本越來越低。因為有了開源軟件讓創業者不必什么都自己寫,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Amazon Compute Cloud云計算降低了租賃服務器和帶寬的費用。有了App Store網上商店,創業者省下了市場銷售費用,服務放到網上就可以賺錢了。過去一個軟件公司達到A輪融資可能要上千萬美金,但是現在有些公司花百萬美金就可以了。
另外一方面,互聯網巨頭市值倍增,同時整個產業鏈的產品開發速度加速,競爭劇烈。時間就是金錢,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愿意花較高的金額來收購尚未贏利、尚未有收入、甚至尚未推出產品的公司。比如說谷歌2010年就收購了26家公司,除了一個例子外,都是在一千萬到一億美元之間的未上市公司。
低廉的創業成本,加上豐厚迅速的退出機會,帶來有史以來最好的天使投資環境。因此,這五年,硅谷冒出了很多天使。這些天使有些有創業經驗,有些從大公司出來,還有些依然在工作。
(2)天使年輕化
過去七八年,硅谷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天使越來越年輕。以前的天使都是45歲到70歲,退休后或成功后,從前一代的領域(例如半導體)跨越領域來幫助新創業者(例如互聯網)。而現在因為有Google、Youtube、Facebook等公司的成功孕育了一批年輕的30多歲富人。這些Web1.0造出來的富人就自然地成為了Web2.0的天使。
這批年輕創業者有幾個特性:1)是技術產品的專家;2)有雄厚的個人資本;3)有反VC心態。反VC心態是來自他們當年自己創業的時候,吃過VC的虧。這些天使會跟創業者站在一起,和VC對抗,幫助創業者避免上當吃虧。這些天使雖然年輕,但是有成功創業經驗,懂的技術產業產品都比VC多,而且吃了VC的虧,現在站出來跟VC打對臺,就導致VC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這批人成為天使以后,VC的日子就越來越不好過了。
(3)超級天使:天使基金化
大部分的個人天使都是在某方面很有特色,但是也不可能是全才。比如說Ron Conway的特色是人脈、Dave McClure的特色是互聯網產品迭代開發、Sean Parker的特色是Web 2.0的知識。這些天使在過去往往是獨行,但是現在Deal多了,他們也會開始結盟。有些天使就會找互補的其他天使,每個項目一人投一半,既利用了彼此的專長,也分散了風險。
結盟的自然下一步就是募集資金,做基金。很多有錢人看到投早期的機會比以前好,回報也高,但是自己又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知識,就找這些著名天使,請他們管理自己的資金。這些天使也樂于有更多的資金,所以在短短的一兩年內,硅谷的天使基金就像是雨后春筍一般地冒了出來。比如說:馬克•安德森融了一個巨大的基金,還有很多新的小型的天使基金,比如說Y Combinator、Ron Conway的SVAngels、Dave McClure的500 Startups、Chris Sacca的Lowercase Capital、Aydin Senkut的Felicis Ventures、Sean Parker的Founder’s Fund等。
這些天使機構和天使基金也被稱為超級天使(Super-Angel),在硅谷是一種新勢力,也是一個新現象。超級天使崛起非常地快,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中國也在走美國的路子,慢慢也在結構化,比如說泰山基金、創新工場發展基金等都是類似的例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