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不靠譜?
“投資是最簡單的事,有錢就行,比去菜市場賣菜還容易;也是最難的事,永遠說不上百發百中,因為你無法控制行業,無法……創業者。”一位重慶的創業者說,在他的企業中有個富二代,一心撲向編程,從不動用家族的錢去投資,“但是我接觸的一些富二代就覺得,有錢怎么能不投資?”
實際上,“快進快出”的投資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是歷練,有些父輩雖然認為,孩子能力不差就可以接班,但又憑什么委以重任?投資似乎是一個低門檻,但又能學到實戰經驗的戰場,何況資金并不是問題,這點學費還是花得起。
盡管手中有1000萬的時候,投資50萬只是個小數目,很多人不會做太細致的“盡職調查”,但另一方面,“富二代”們在投資的過程中開始重視對商業模式的判斷以及資本運作,這往往是他們的父輩疏忽的,卻又是當前商業社會最重要的。
一位創投界資深人士評價,創業創得好,還需要懂得資本,最后公司都得在資本市場上去接受新的人來投資,必須懂得如何讓新的投資人來給你捧場,好的投資人可能沒有太多實際經驗,但是有投行經驗,就像多數教練都不是好選手,好的選手也不一定做好教練一樣,正所謂“賺再多的錢,都不如資本忽悠一把”。
“投資最鍛煉的是和合伙人打交道,如果沒有多次合作的經驗,大家往往不知道怎么去合作一件事情,所以前期要做很多事情,把丑話講前面,該有的東西全部書面化,做最好的這個預期,做最壞的打算,”繆新穎說,“這個事兒對第二代企業家相當重要,我未來的投資,首要找個好的合伙人,最好在30歲以上,業內資深人士,因為他能彌補我們的短板。”
“所以有句話,親兄弟明算賬,投資更是這樣,現在很多打官司的都是兄弟之間。”邵少卿說。
“我不怕投資失敗,我還和爸媽說,給我一次失敗我才能成長。”陳速說。他投資的一家企業曾經面臨創始人散伙的問題,最后在他的調和之下,終于將離開的人請了回來,公司恢復正常運轉,這也讓一些長輩對他的能力刮目相看。
反過來,創業者也正面臨是否接受來自“富二代”投資的情況。溫秀君曾經遭遇過幾次同樣情況。他做外貿工廠時的合伙人是他的高中同班同桌,父親是知名企業家,散伙后一位前工商局副局長的兒子與一個集團總裁的兒子投資了他的雜志,“后來覺得沒意思就不玩了”,最近又有幾個朋友進來,其中一個也是家族顯赫,總之投資人不停在變,只有他自己“以不變應萬變”。“我接受投資不會看太多對方的背景,而是三點:第一要有資金實力;第二有一定的資源;第三股份比例是否合理。對創業者來說,即使投資來自富二代,也莫過于此。”
也許來自第二代企業家的投資并不能對創投業產生什么波瀾。常州創意產業基地副主任劉靚正在策劃,將自己認識的富二代們聯合起來成立基金,投向園區的一些優秀企業,“我會先做試點,希望出現一些類似于薛斌投資智童類似的事件,也希望他們能夠成功。”
“他們對TMT行業興衰的過程沒有參與過,沒有一個特別感性的認識,也許他們干個五年、八年,積累了經驗再進行創業,就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組合了。目前能夠算成功案例的還沒有,他們的投資是否靠譜,也要到三年之后再看吧。”劉靚說。
“從第二代的角度,我也相信這是生態平衡,我們這樣的背景,在這個年齡你投什么賺錢了,賺大錢,這世界還讓不讓人活了?賺錢怎么會這么容易的?就像阿里巴巴曾經就剩一口氣,撐過去成功了,寫成功的自傳的時候,你都有東西寫,不然的話,只有四個字,一帆風順,對吧?”繆新穎說。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6頁 1 2 3 4 5 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