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中小企業應至少在上市成功兩年前要盡量將企業整改為規范運行。避免大股東侵占小股東權益的事項、避免重大資產重組、關聯交易事項等。要注意梳理股權關系,尤其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事項要提前清理。也要盡量避免一些違法、違規的事項發生。這些事項如果不加以時日進行整改,往往會受到證監會審查從而發生各種質詢,影響上市進程。
再者,中小企業也應重視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且決策行為不能僅依靠一個人的智慧。要加強公司治理,要形成對各項重大決策的合議機制,加強董事會、股東會、經營管理層的建設,增加董事會委員會的各項職能,共同搭建合理的組織架構,以形成從上至下、權責明晰的管理機構。
最后,企業是否具有持續的盈利能力與其商業模式息息相關。優良的商業模式包括對于經營性現金流的合理管理,避免因企業規模擴張而造成資金鏈斷裂的情形;有競爭力的客戶關系,比如客戶中有很多知名企業和上市公司,客戶集中度合理,維護成本低等;具有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合理的分銷渠道,能夠把握客戶關系及對產品需求進行更有效的控制等。
善用中介力量
發行上市的過程中,高水平的中介機構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業尚未整改到上市要求的條件之前,需要聘請專業的財務顧問進場,與企業一道就各類經營問題、股權問題、資產問題、債務問題等做全面的清理。到企業經營業績達到上市條件后,其他中介機構,如保薦機構(股票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如需要評估)等也會陸續加入。而此時,財務顧問的角色相當于統籌調度和甲方監理的角色,將各中介機構的工作調配得當,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
通常擬上市公司在股票發行上市前后一般需要聘請以下中介機構:
企業財務顧問。企業財務顧問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承擔著企業內部管理整頓、財務調整、對重大決策出謀劃策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負責和其他中介機構的聯絡,能夠作為上市企業中介機構的監理,協調企業和其他機構及政府部門的關系。對企業能夠順利上市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般企業財務顧問進入企業的時間最早,應該在上市前三年左右即開始輔助企業開展工作。
保薦機構。主要負責協助企業制作各項資料、審核、遞交上會;股票發行承銷的作用。一般保薦機構于企業上市前一年左右進場開展工作。
會計師事務所。主要負責財務審計、內控審計等工作。
律師事務所。主要對企業的各項法律事項出具法律意見。
資產評估機構(如需要評估)。主要對企業上市前的各項資產進行評估。
選擇適合自身的上市路徑
中小企業即可以選擇在國內A股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也可選擇在海外上市,包括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等多種路徑。即使是在國內上市,也可以采取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
無論是創業板還是中小板,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都是難以企及的。一邊是中小企業要融資發展,另一邊則是創業板和中小板的高門檻,面對此種情形中小企業看似進退兩難,實則還有其他的選擇。目前國內的直接融資場所,除了A股市場外,目前還有正在快速發展的作為OTC雛形的新三板和天津股權交易所可供選擇,并且這兩個OTC的門檻都是相對較低的。
相比之下,申請海外上市相對境內上市而言時間較短、成功率更高,并且再融資的靈活性強、難度低。同時中國經濟持續的強勁增長勢頭使境外大交易所看好中國內地的上市資源,并且紛紛加強了對內地企業的宣傳和服務,有些交易所還適當降低了準入門檻以吸引內地企業的加入。這些有利因素促成了近年海外上市的熱潮,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另一條融資渠道。
當然,海外上市相對于國內上市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局限性,如文化差異較小的香港的和新加坡股市市盈率較低,因此募集資金量較少;市盈率較高的美國股市則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和企業知名度不高等問題。因此如果中小企業要在海外上市同樣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同時還要應對在國內不曾遇到的諸多新問題。
總之,中小企業要想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就必須首先要審慎認知自身的各項能力和不足,在有豐富經驗的財務顧問和保薦人的引領下,認真地履行發行人的職責,在成功取得資本的支持下,獲得快速成長的動力,從而達到做大做強的最終目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