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投資機構尤因·馬里恩·考夫曼基金會(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以下簡稱“考夫曼基金會”)周一發布研究報告稱,美國風險投資產業此前之所以陷入“破裂”狀態,其關鍵原因還在于該產業的商業模式已經混亂不堪。
不少業界人士此前指出,美國風險投資產業已經破裂,其中最為明顯的證據是:在很多情況下,風險投資公司的回報率甚至沒有超過美國主要股票指數的相應回報率。過去20年中,考夫曼基金會共向將近100家美國風險投資公司投資,因此該基金會發布的研究報告,對于風險投資行業無疑有著重要參考意義。
考夫曼基金會這份研究報告長達51頁,對該基金會以往投資經歷進行了總結,并認為多年以來,考夫曼基金會通常將大量資金投向表現不佳的風險投資公司,且接受了風險投資商開出的非對等條款。該報告寫道:“投資委員會和資產信托人應該將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破裂的原因歸結于大型基金會(large foundation)投資模式,原因是這種模式滋生了資金被誤投的各種條件。”
該報告還暗示,對于大型基金會、養老金機構以及大學捐贈資金管理機構而言,他們向風險投資公司注資的愿望過于強烈,以至于甘心接受美國風險投資產業的“黑箱操作”機制。
但考夫曼基金會CYE報告也尖銳地指出,美國風險投資產業陷入破裂狀態,也不能將所有責任全推到大型基金會身上。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美國風險投資產業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混亂”。該報告寫道:“美國風險投資產業之所以亂象環生,原因是大型基金會并不是由于風險投資商表示將帶來高于股票市場回報而主動注資。多數情況下,對于特定資金,風險投資商能夠獲得2%的資金管理費以及20%的利潤共享(即所謂的“2和20”)。風險投資公司融資額越大,則相應費用還會更高。如此一來,即使風險投資商首席合伙人無法向投資者返回資金,風險投資公司高管仍能將個人薪酬保持在較高級別。”
換句話說,正是由于上述融資模式,即使風險投資公司業務表現不佳且無法退還相應資金,這些風險投資公司仍能獲得較高回報。考夫曼基金會報告認為,總而言之,目前美國風險投資產業的商業模式,其目標更像是“創建基金會,而不是給創業公司提供資金援助”。
考夫曼基金會報告還列出以下數據:
- 在100家美國風險投資基金中,僅20家的投資回報率比公開股票市場年度回報率高出3%,且近半基金在1995年之前就開始相應投資。
- 在100家美國風險投資基金中,62家的投資回報率低于公開股票市場的相應回報率。
- 在投資金額超過4億美元的30家風險投資基金中,僅4家投資回報率好于公開股票市場的相應回報率。
考夫曼基金會最后表示,鑒于美國風險投資產業的商業模式已經破裂,雖然該基金會今后仍將向各風險投資公司注資,但將會改變現有投資方式,即要求風險投資公司改變當前操作模式,尤其是要制定相應條款,以避免風險投資商無所作為仍能獲得高額薪酬現象的發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