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同時兩者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在未來,阿里還有權按事先約定的定價方式,將新浪微博的持股升至30%。解讀這樁大生意,有以下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1、 又一頭無線怪獸崛起
由于入股條款中有雙方在賬戶互通方面展開合作的條款,因此新浪微博、淘寶、支付寶這移動互聯網上的三大應用,在不遠的將來將可以打通ID使用。新浪微博注冊用戶人數已經超過5億,日活躍用戶為4700萬, 75% 的活躍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淘寶在今年春節時的無線登錄用戶達到1.5億;支付寶注冊用戶數8億,移動客戶端下載量接近4000萬,每天在無線端的交易筆數據說在500萬筆左右。三者相加、去重,最保守的數字,也將產生一個規模不下于微信的無線用戶群體。
2、 國內互聯網最大規模資本交易
這是目前國內互聯網數額最高的一次股權交易。排在下面的兩筆應該都是百度的,即3.5-4億美元控股PPS,和3億美元控股去哪兒。這三個交易的共同點都是被收購對象擁有巨大的入口(當然PPS明面上是這個理由,但實際是有點兒讓人看不懂的)。
什么時候這個記錄會被打破呢?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看來比較難了,因為各大巨頭尚未染指的大型獨立APP已經很少(下文會詳細分析這一點),各家巨頭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有興趣把自己在這些APP中的股份出售。電商領域,未上市公司較多,合縱連橫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從持有現金看,淼叔此前計算過,阿里持有約54億美元,百度持有324億人民幣,規模相近;騰訊持有271.89億元,而在無線布局上百度最弱,因此在無線、電商領域,百度仍然有大動作的可能。
3、巨頭開始宰制無線互聯網
目前在移動互聯網的前十大APP中,騰訊占據四席:微信、手機QQ、QQ瀏覽器和QQ空間;阿里此前占據二席,淘寶和支付寶,但在收購了墨跡天氣又入股了新浪微博后,占據三席半;剩下的360手機助手只怕是不會有人入股了,UC瀏覽器呢?百度想收購它占據一席,但有消息說阿里可能暗渡陳倉入股了它(從戰略意義上說,UC出售給同為流量入口的百度也不如出售給需要電商入口的阿里更具互補性和溢價)。如果這是真的,那么阿里的三席半可以升為四席,與騰訊平起平坐。在用戶體系打通上略微吃虧些,但在可變現性上強于騰訊系,而且阿里還持股陌陌、丁丁優惠、蝦米音樂,這些與騰訊的布局都較為相似,所以無線領域“兩超多強”的格局將由此形成。
4、中小企業的信息化、互聯網化市場出現巨大機遇
前騰訊無線的劉成敏曾經跟淼叔描述過他對騰訊微博的規劃,就是一個企業的信息化展示平臺。在過去,企業要建立一個網上門戶代價還是比較高的,主機、網頁設計、維護、運營加技術后臺。微博運用得好,將成為很多小企業的網上門戶替代選擇,而且將來還可以跟騰訊的其他服務打通。劉成敏壯志未酬,這個規劃卻可能在新浪聯姻阿里后更接近實現。
目前,阿里淘寶上有600萬賣家,天貓有5萬左右商家;新浪微博上有30萬企業藍V帳號。在聯姻前,這兩塊是分開的,賣家在微博上做展示和運營,導流到淘寶后用戶需要再登錄、購買、支付,兩邊的數據也無法打通。
而阿里入股條款中明文寫著 “雙方將在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絡營銷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這意味著企業將免去兩邊數據整理、交換的苦惱,這個工作將來將有阿里和新浪在后臺完成。
如果整合順利,新浪微博和淘寶能夠雙向提供一鍵開店,或者一鍵關聯的服務。在新浪微博的30萬家企業都能直接接入淘寶或者天貓,使用淘寶的支付寶進行結算,那新浪的企業微博就不再僅僅是一個品牌展示和CRM的平臺,而形成打通了品牌營銷、用戶溝通、支付購買、售后服務的營銷閉環。
基礎設施的完善往往意味著產業鏈下游將出現巨大機會。很多在淘寶上已經因為營銷成本日益高漲而甚少露面的小賣家,因為微博的打通,可能獲得除搜索外的新入口,從而煥發新的活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