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得到代理權也只是階段性的合作成功,品牌商對于后續商品的形象也有要求。李先生表示,雖然他們找了專業的模特,并有專門的攝影棚拍攝上線商品照片,但拍攝后的照片仍要通過品牌商的挑選方可放在網上。此外,雖然大部分是過季的庫存貨,但對于網上折扣的最低限度,品牌商也有一定的規定和門檻。“這些全都寫進合作條款里,我們不得不遵守。”他說。
在方盈芝看來,支撐網站能持續吸引人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貨品種類的豐富性以及更新率。在強勢品牌商的“打壓”下,也有不少企業從其他渠道進貨,比如雇傭海外買手在國外批量代購貨源就是很重要的一個。
但海關總署新近頒布的《關于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措施有關事宜》提高了關稅的起征點,一些大牌也對商品銷售筑起了“籬笆”,比如COACH就明確規定一位客戶購買同一款商品最多不能超過3件,不同款商品不能超過10件。這些外部因素的變更,無疑都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松禾資本投資總監張春暉告訴記者,奢侈品巨大的消費體量以及消費需求,是這個行業最大的“賣點”。“任何電子商務網站供應鏈資源的豐富是核心競爭力。”他說,“對單一或是幾家合作伙伴的過度依賴會成致命傷。”
目前,業內企業有各自不同的策略,比如佳品網背靠歐洲最大的特賣網Buyvip,借此與歐美不少奢侈品供貨商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第五大道則主要依靠其創始人孫亞菲曾在國外的工作經驗積累下的人脈關系拓展渠道;聚尚網則憑借牛利犇以及創始團隊之前為國外知名品牌貼牌代工的經歷拿到一手的國外品牌代理權。
難以匹配的消費體驗
現在,美國每10個人中會有1個在網上購買奢侈品,60歲的老太太也會上線買條Prada的褲子。但國內奢侈品B2C的格局形成仍需時日。
雖然正在崛起的國內中產階層消費人群是這些電子商務網站瞄準的主力人群。但不見得所有人都愿意照單全收。作為一名奢侈品愛好者,小郭認為真正的奢侈品消費人群更喜歡在實體店鋪消費,通過真實的觸摸和試用,享受購買奢侈品所獨有的VIP服務。
而曾在網上有過一次購買奢侈品經驗的孫小姐則有著一段不太愉快的消費經歷。“上次在網上買了一條Burberry的圍巾,但快遞寄來后外包裝都已被損壞了,讓我一下子感覺商品的檔次差了很多。”孫小姐氣憤地表示,“雖然每家網購企業都保證商品是正品,也有一比十的保險理賠,但用戶體驗比線下差多了。”
“這些網站在初創期沒有過多的資金自建物流配送體系,故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方盈芝說,“但快遞業發展良莠不齊,大部分無法建立與商品價值相匹配的快遞服務,容易流失目標客戶對網站的信任度。”
此外,記者也在瀏覽網站時發現,不少標榜銷售奢侈品的網站,陳列的也并非全是奢侈品,還包括大量的中低檔品牌。“奢侈品的消費人群有限,網購奢侈品的概念在中國市場也不成熟,特別是對于新設立的網站,往往看得多買得少,而一些中低檔的品牌由于受眾面廣,本身價格親民,再加上折扣,更容易讓人接受,也能促進網站的營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承認。
方盈芝指出,消費者對目前奢侈品折扣網站的接受程度相對來說偏低,雖然折扣與線下實體店相比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奢侈品本身的定位與檔次決定了其無法跳脫的必然價格區間。“這種模式在歐美被證明是成功的,但要在國內成功復制,符合國內消費群體的體驗,正確揣摩消費者的心理與做好用戶體驗是關鍵。”她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