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近年間的高速發展,整個社會已經進入了個人媒體時代。新聞不一定由新聞機構發布,微博的出現將使我們身邊出現更多新的“新聞人”。
“無論如何,媒體集團把新聞視為演說,我們媒體告訴你們新聞是什么。閱聽大眾要么掏錢購買,不然就拉倒……世界培養著我們(媒體人)的自滿和傲慢,我們乘坐在裝滿民脂民膏的列車上,雖然它還撐得住,但不可能永盛不衰。”硅谷最著名的IT專欄作家,美國人丹·吉摩爾在《草根媒體》一書中給傳統新聞人敲響警鐘。
國內人氣最旺的新浪微博,其CEO曹國偉曾經說過,“假如能好好地經營微博的話,你自己就擁有了一個媒體。”引用筆者沙海上篇文章《微博營銷應回歸理性》中的一段“你的粉絲超過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內刊;超過一千,你就是個布告欄;超過一萬,你就好像是本雜志;超過十萬,你就是一份都市報;超過一百萬,你就是一份全國性報紙;超過一千萬,你就是電視臺,超過一億,你就是CCTV了。”微博的崛起使草根網民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成為其挑戰傳統媒體話語權威的工具。
微博這個新媒體它跟傳統媒體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實現了一種雙向的傳播,是互動的,除了看別人的內容以外,還可以有評論、轉發,可以往外散播。使得草根網民得以有了極大的新聞傳播力,所以言論的自由發布越來越趨于大范圍傳播和常態化。
就拿近期大事件上海“11.15火災”來說,微博這一草根媒體陣地,在主流新聞媒體對此突發災難事件有所報道之前,網絡上的報道和評論已鋪天蓋地。許多微博網友在第一時間將火災情況發到網上進行實時報導,他們就像主流媒體的“救火隊員”,為急切渴望的人們提供了媒體來不及報道或遺漏的各種珍貴信息。可以預想,在今天,擁有微博的網民將能更好的利用互聯網快速便捷的特性,其新聞力也將遠其他網絡媒體。
相對于微博日趨強大的新聞力而言,微博還有它的另一面,那就是微博公關力。說起微博公關力不得不說說最近發生的京東商城艷照門事件。
事件起源于《勞動報》記者王曉曄的一則報道:消費者余先生反映在京東購買新電腦有被使用過的跡象,并且包含大量色情暴力照片及視頻,該事在微博里引起廣泛討論。京東商城CEO劉強東隨后更新微博,“怎么四處都在傳?影響這么大?看來需要搞個水落石出了”,“關于所謂艷照門事件我只能說:京東的進貨渠道可以確保產品不會有任何問題。此事,京東和宏基無數次和該網友聯系鑒別文件日期,全部被拒絕。”并表示,京東的進貨渠道可以確保產品不會有任何問題,如若該網友購買筆記本確在產品售出之前存在,其本人愿意賠償10萬現金,同時送所有看到他微博消息的網友每人一把剃須刀。此后更是爆出勞動報記者稱京東公關施壓消費者要求退出的勁爆消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