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從事快遞行業的大多是來自外地的年輕人,他們的年齡集中在2、30歲,這是美好的青春年齡,可是從事了快遞行業,就代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們要找女朋友 都 沒 有 辦法。 ”有快遞員覺得自己的青春就這樣被耗費。
早上8點上班,馬不停蹄地工作。
下午2點多吃午飯,繼續馬不停蹄地工作。
晚上10點多回家,累倒在床。
這是一名快遞員一天的生活狀態,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循環往復。
上期的選題中,很多人抱怨了快遞服務,比如快遞變成“慢遞”,比如快遞丟東西,而等到投訴的時候客服人員一直踢皮球……可是接受采訪的人不得不承認,快遞員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你看,不管刮風下雨,他們都得去送件。”一名淘寶賣家說,他在快遞員上門的時候常常和他們拉拉家常,問他們“結婚了沒,工作怎么樣”,“我對他們客氣,他們對我態度也都很好,大家互相尊重嘛。”
“我國的快遞業日均業務量2006年為500萬件,今年突破了日均1000萬件,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第三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千萬件的國家。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美國目前日均業務量已經達到3000萬件,日本為1300多萬件,中國的快遞市場需求旺盛,還遠遠滿足不了民眾的需求,我國的快遞業無疑是朝陽產業。”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曾這樣說道。
從目前不斷增長的快遞業務量來看,快遞行業確實是一個朝陽產業,可是如果一直依托廉價勞動力發展、依靠低價競爭發展,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也令人堪憂。一名快遞行業從業人士提醒記者,是否還記得2002年從上海寄往浙江的快遞的價格?“那個時候可需要30元左右啊。”他說,隨著目前快遞公司不斷低價競爭,如今由上海發往江浙滬的1公斤以內的隔天快遞,價格只需6元。呼吁價格理性回歸成了目前各個民營快遞公司老總共同的心聲,可是誰也不敢率先跨出漲價的第一步,因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誰漲價,誰就有可能失去客戶。這一點,身在快遞行業前線的小分包商有最敏銳的感覺。接受記者采訪的快遞小分包商指出,隨著員工工資上漲,公司網點收取費用上漲,即使快遞業務量不斷增加,但所獲得的利潤并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而他根本不敢給客戶漲價,因為快遞公司實在太多,都在靠低價撬動客人,而客戶永遠是:誰便宜,我就通過誰來送快遞。
有人在微博上指出,快遞員月掙萬元多。接受記者采訪的快遞業內人士也證實了,月掙萬元的快遞員確實存在,但這完全是靠體力賺出來的。快遞員的工資構成是底薪加提成,底薪很少,主要是靠提成,每天先要完成100多件的送件任務,現在送件也能有錢拿,但仍然很少,主要的提成是靠取件,如果客戶多,跑得勤,那么一個月賺一萬元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生活狀態就會變成如文章開頭所寫的那樣。
現在從事快遞行業的大多是來自外地的年輕人,他們的年齡集中在2、30歲,這是美好的青春年齡,可是從事了快遞行業,就代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們要找女朋友都沒有辦法。”有快遞員覺得自己的青春就這樣被耗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