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幾個例子,說明了:
1、做整合式的社交媒體營銷,可以幫企業塑造品牌、增加品牌價值、增強品牌美譽度、做產品或服務推廣、做促銷、公關、廣告、客戶服務和危機處理等不同類型的策略。也說明了,一個企業只靠一個賬戶是不夠的,必須投入資源,在不同的范疇都能夠跟公眾接觸。
2、做社交媒體營銷,不是只靠微博,也需要整合其他平臺,才能夠有協同效應。在北京,諾基亞手機推出N8的時候,就曾經通過新浪微博、人人網和優酷網,做各方面的推廣活動,務求能利用一個新聞發布會,包圍不同的人群。
3、內容很重要,人性也很重要。做企業營銷,不是單單的介紹產品,也要像一個關心顧客的服務員一樣,跟粉絲互動溝通,引發口碑傳播。我有化妝品客戶,采取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策略。首先,每天早上我們會為粉絲準備一首早安曲,晚上睡前也會有一首晚安曲。這個品牌,她特別關注身段美感,喜歡吃的清淡,喜歡玩瑜伽和聽音樂,過著“波希米亞式”的生活。其實,這些特點,就是品牌所投射的目標社群的形象。
4、企業在社會媒體上做營銷,不但性價比十分高,而且傳播的范圍遠而且持久。所以,要做就要認真做,不能只是找個團隊里的小助理充當微博寫手,必須要找有創意,明白公司運營方向,明白營銷目標的人親自處理。寫手是全職工作,沒有理想的內部人選的話,最好找專業的營銷顧問公司。
在美國,已經有超過80%雇員人數超過100的企業,利用社會媒體做營銷活動。就是說,在大部分企業的推廣預算中,社會媒體營銷已經是一個重要部分。在中國,我相信這個比率連1%都沒有,證明了廣告主還沒有意識不到這方面的營銷活動有多重要。不少營銷人員,還需要接受培訓。
縱使有一些企業,明明知道社會媒體營銷很重要,也勉強開了微博的賬戶。可是,大家可以見到,他們的經營水平非常低:
1、根本沒有明確的社交媒體營銷目標; 2、隨便找一個人每天寫寫微博,發布公司的消息,就以為是營銷了; 3、微博的寫手,把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代入了企業的賬戶中,這明顯跟企業的形象大相徑庭; 4、沒有紀律,沒有時間表。有時候寫很多,有時候又不寫; 5、面對評論沒有及時回應,甚至是不回應; 6、面對負面消息或者是評論,采取“鴕鳥政策”,不聞不問,白白錯過了轉危為機的機會。
總而言之,國內企業要馬上正視社會媒體營銷的重要性之余,也要馬上投入資源,加強培訓,努力學習,好好的去經營這個新興的營銷渠道。早著先鞭的優勢,在中國特別明顯。走慢了嗎?要再追就很難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