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觀察報的調查中,40%的網店推廣費占到總成本的10%-30%,22.67%的店鋪推廣費占到總成本的30%到50%,甚至有5.33%的網店推廣費占到總成本的50%到75%。僅有33%的店鋪推廣費占成本的10%以下。
盧經理的經驗是,燒錢的事一定不能做,例如在淘寶首頁做廣告。
盡管在淘寶投廣告的ROI(轉換率)可能是整個電商中最高的,但部分商家卻感覺“直通車”的價格在一路上漲,效果卻越來越差,花錢買了“爆款”詞,生意卻沒原來那么好。而語嫣也看到微博上“生意難做,淘寶已是同臺的競爭”等抱怨,但淘寶的數據讓她認為“不是這樣”:在外面喊的是沒賺到錢的,賺到錢的都不說,悶聲發大財。在這位淘寶的管理者眼中,倒是商家們的思路亟待解決:原來店鋪少,一些商家躺著都能掙錢,但是現在商家多了,流量成了稀缺資源,且買家行為變了,商家如果不能隨之改變,生意就會越來越難做。
如何發現變化?搜索就是買家行為變化的晴雨表。
在語嫣看來,2011年到2013年的買家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2013年5月淘寶上長詞搜索對PV的導流貢獻同比上漲了9.4%,而高頻詞、爆款詞的搜索量下降了6.4%,另外低頻詞占整個引導PV的比重上升了3.5%——這意味著,買家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這個時候賣家就需要作出改變:搜索量向長尾發展,不會集中幾個頭部詞。賣家投的關鍵詞廣告如果不改變,生意當然不如以前。
事實上,淘寶管理者早已開始反思過去的買搜索流量和廣告位等機制是否對淘寶的未來有益。他們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靠拼錢的流量只屬于少部分商家,有些寶貝永遠無法獲得展示的機會。
于是,淘寶的管理者們一直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秩序來讓淘寶的商家們重新站在一個公平的展示機會面前,這個機會并非通過砸錢,而是要通過他們自己對產品進行定義“標簽”——讓買家通過搜索標簽來直接找到賣家的寶貝,而不需要通過拼資本來獲取流量。
例如某賣文胸的店鋪給小號文胸貼的標簽是“小胸也聚攏”,“飛機場”型的女生自己搜“小胸”或者“小胸也聚攏”時就能讓他的產品出現在其面前,而不用去買廣告。
退后,再顛覆
淘寶建立時,遵循的是ebay的拍賣機制,按照商品的上架、下架時間來排序。后來到了2006年前后,搜索的出現讓淘寶的整個生態發生了一次大變革,商品開始打亂順序,按照搜索的內容呈現。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種傳統的呈現方式就是類目,一直延續到今天。類目之下再有子類目、子類目之下還有類目……目前淘寶網上大約有2萬個類目。
在第二個時期,基本上淘寶的賣家都是靠流量為商業基礎——在淘寶內部被稱為“獵手型賣家”,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搞到流量后賣貨即可。
而這次,淘寶正在醞釀第三次大變革,其核心是讓淘寶創造SNS,建立以每個商家為核心向四周擴散的毛細血管。這個時候如果一個商家搞來了流量后,就不再單純是賣貨,而是要集中找出那些最符合該店鋪的買家,并且沉淀下來,經營他們。淘寶試圖讓這些商家的生意不再依靠獲取新用戶來實現增長,而是要靠老客戶。這個時期,流量不再絕對重要,流量的使用效率才重要。
語嫣說“2013玩法變了”。湛盧用“松綁”和“enable”(記者注:enable 意為“賦能,使之能夠”)來形容淘寶即將推出的新政:讓賣家有能力直接找到新、老買家,賣家將不再被“鋪面位置”(也就是流量)所困擾,他們自己能吸引新用戶,圈住老用戶,買家也能順利找到商品,提升購物效率。
淘寶的管理者試圖用搜索個性化、推薦引擎和大數據來實現這個意圖:他們嘗試讓買家在搜索結果中看到自己關注的店鋪排名在靠前,“我的淘寶”頁面則會猛推用戶收藏的店鋪新品,不管它是不是皇冠店。淘寶還計劃引導賣家用微博、微信、論壇等方式做推廣,比如紅味坊的紀丙健和雕爺牛腩,他們從來不在淘寶開直通車投廣告, 生意照樣紅火。再比如無數口碑相傳的特色小店。
越來越多的大數據工具以及“更好的環境”將可能開放給淘寶賣家——這源于湛盧等管理者的一些觀察:一些熟悉的店鋪某天突然把店名改成了“向小米蟲子致敬”之類的。這讓他們開始反思,為什么商家為了做生意連名字都不要了?管理者認為還是自己做的不好:沒有提供一個讓買家通過字號記住賣家的通道。
因此淘寶要推出“淘字號”,每個賣家有一次機會重新給自己命名,但不能重名,淘寶將建立從店鋪名稱進入店鋪的通道,以及基于淘字號的買家和賣家建立連接的工具。語嫣稱之為“這個可能是賣家最終安居樂業最基礎、最底層的東西”。
此外還有防盜圖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更數據化地對自己老客戶進行實時營銷、個性化搜索,商品分類以標簽的體系進行,了解消費者的興趣愛好并把消費者變成粉絲,徹底打通賣家觸達和影響買家的通道,比如微淘、微博、購物車等。
而語嫣口中的下一個“樣板房”概念就更加“玄妙”——此前賣家經常為了一個商品放在哪個類目下能夠獲得更多的流量而糾結,而語嫣正試圖讓賣家擺脫這樣的流量困境。她希望未來的淘寶就像宜家,所有的商品在庫的固定地方,但是消費者通過去看樣板間選擇產品,最后再根據貨品號到庫里去提貨。
于是賣家的事情只簡化到:去想辦法搭建好自己的“樣板間”,自己搭也可以,與別人合搭、請別人搭、跟著淘寶搭都可以。最終消費者是通過樣板間認識到寶貝,擺脫賣家在類目之間的流量資源爭奪問題。
這樣做的結果會讓淘寶損失多少廣告收入?又會有多少新收入出現?這一切都還是未知。
現在的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是賺錢能力最強的公司——根據雅虎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中披露的數字,阿里巴巴集團2013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6.6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2億美元,增長了兩倍。
按照淘寶內部人士的看法,淘寶如果想要往前走,既要留住買家又留住賣家,這件事必須做,一旦成功,淘寶將進入一個新的飛速發展階段,且不再有瓶頸。
當然,前提是淘寶商家們很快學會使用新規則,包括那些新工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