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舉了一個例子:“爸爸去哪兒”節目第一集在北京的靈水村錄制,播出之后,“周末去哪玩”微信公眾號收到很多的相關關鍵詞。于是“周末去哪玩”與旅行社合作,第一天踩點,第二天形成產品,第三天就放在微信上銷售了。
“把線下交給旅行社,就是為了更加專注于獲取用戶,包括提高用戶黏性,了解用戶的需求”。張文龍透露,4、5月份,他們將推出iOS及Android平臺的App,希望將微信用戶轉化過去,并形成一個UGC社區,進一步促進互動和購買。
做平臺:和百度、報紙投放比效率
除了內容運營和用戶互動,“周末去哪玩”在Online另一個重心,是平臺的搭建。如果說移動化讓“周末去哪玩”更了解用戶,那么平臺化則讓他們更懂得商戶。
對于平臺上產品的銷售,“周末去哪玩”采取多種合作方式,包括承諾銷量、獨家供應等。但嚴格意義上說,“周末去哪玩”并不銷售,只是作為平臺,讓商家直接面對客戶。對于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比如景區門票,“周末去哪玩”會向商家收取10%左右的傭金,而對于花費數量不固定的消費,如農家樂,則在每一筆交易中收取一個固定的金額。
作為平臺,“周末去哪玩”也在很開放的嘗試著銷售來來會、愛旅行的出境游產品。因為他們認為,周邊游與出境游的典型消費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疊。
“與其我們自己采購來賣,不如讓商戶在我們的平臺上直接來賣,這樣我們也更清楚商戶是什么樣的,需要什么”,張文龍如是說。目前,“周末去哪玩”已經提供了微信訂閱號的商家版,通過該帳號,商家可以發布產品、處理訂單,還可與客戶溝通。
“此前周邊游商家只能依靠團購、58、趕集,或者花高價購買百度關鍵詞,而這些都不是精準的客戶獲取方式”,張文龍說,“我們為某些商戶發的微信內容,有時達到十幾萬的閱讀量,這遠比去投放百度、報紙、電臺有效率,并且直接增加銷售比例”。
“周末去哪玩”希望的是,用戶們對這個周邊游品牌產生信賴,商戶們對這個直銷平臺產生依賴,以此建立起用戶與商戶之間的O2O閉環。
做規模:還需務實懂產品
據春節過后的最新數據,“周末去哪玩”的WAP網站日均UV已經突破2萬。而除了微信大號外,他們還新開設了大量的分站帳號,以承載其業務版圖迅速擴張之勢。
“周末去哪玩”計劃在未來2年建立全國10個重點城市的實體分站。在拿到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后,他們首先會在上海、武漢、成都和山東幾個地方試點。所有的合作旅行社預計達到10家,而為其平臺供貨的直銷商戶有1000家左右。
當談到規模化擴張過程中,最可能出現的瓶頸時,張文龍還是想到了“人的問題”。盡管號稱專注做Online,但他坦言,最需要的還是諸如對傳統產品具有策劃打包能力的人才。
“輕裝上陣”,先以網絡營銷的先聲奪人耳目,但根本上,還是回到了對旅游產品本身的理解上。這大概才是一種務實的態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